Monday, March 26, 2012

一球甜筒

山頂遊,只隨意走走,沒有什麼既定的目的。於是,吃冰淇淋不知怎的,成了此行的重點行程。登山時兩個孩子已喋喋不休的談論著,恐怕爸爸媽媽反口不認曾應允過可以吃冰淇淋。
上了山,到了凌霄閣,地下有一個販賣意大利冰淇淋的小店子,昊昊二話不說,立即看中了一球的甜筒,還喜孜孜的表示要鋪上七彩巧克力碎。粗略算算,約盛惠四十多元。如兄妹二人一人一杯,即差不多一百元了。
我瞠目,表明不想太花費。澆下一盆冷水,昊昊慣常的纏了一會,甚至妥協,願意和妹妹共吃一個,我再重申立場,他明知最終仍會不得要領,臉孔即時掛了下來。
的確十分掃興,但一百元兩個小甜筒,委實又是接受範圍之外的價錢。說我們不能負擔,當然不是!但一百元可能已是窮等人一天的伙食,我實在不想孩子如此揮金如土,儘管一百元對我而言,真的沒有什麼大不了。我知道孩子心中有氣,遂以麥當勞新地代替。大家吃得開懷時,我再跟昊昊解釋不吃貴價冰淇淋的原因。不知他是否明白,只知他不久已轉悲為喜。
誠然,嘗新是人的天性,尤其是七彩奪目的冰淇淋和碎巧克力。昊昊克服了奢侈的消費熱衷,我相信是個好的經驗。
現代的香港,做個樸實的孩子,真的不簡單,挑戰可大啊!昊昊,努力啊!

Sunday, March 25, 2012

八十日環遊世界

一雙年老的白人夫婦登上往山頂的綠巴,他們沒有「八達通」,也不懂得小巴司機不會找贖,倉倉皇皇的坐下,拿出了一張二十元,車內半數的乘客也在為他們張羅零錢。
湊足夠二十元零錢,老人在顛簸的車程中,實在沒法將車資投進錢箱子。我們替嬸嬸拿了準確車資,一個遞給一個,終由車尾傳到車頭,交給坐在錢箱旁的乘客代為付資。一位乘客跟夫婦說笑:「整車人也幫助你們乘車了!」
嬸嬸嘩啦嘩啦的說著他們不懂乘車,本來是要坐登山纜車,怎知人龍見首不見尾,等候了一個小時,仍不得要領。結果,有人指引了他們乘小巴。他們來自倫敦,坐郵輪來的。今天是第二天香港遊,明天要離開了。已到過的地方有大阪、澳洲、越南,和一些連他們也不記得的地方,以及我們也聽不懂的地方。
我笑言:「Round the world in eighty days?」她開心的回答:「No, in eighty-two days.」
到了山頂,跟他倆道別,祝福二老旅程愉快,我們各自隱身人流之中。
我跟老公相約,讓我們年老時,也一起「Round the world in eighty days.」記著,不要食言呵!

Thursday, March 22, 2012

一抹綠茶

看了一篇去京都吃菓子的文章,圖文並茂,見識了日本人的美的哲學。精緻的陶瓷盒子和杯子,盛載著小巧的菓子、水果,以及濃濃的綠茶。作者由日本人的食物解釋日本人如何滿足五感,從而為各個感官,找到緩衝及平衡。一頓百多港元的下午茶,讓躁動不平急促的心,都舒緩下來。
想起吉之島的麻布茶房及夢見屋,都是吃綠茶的好地方。欣賞苦澀的綠茶帶來的深邃,如同一首訴著悲慟的詩歌,叫人再三玩味。茶混入了甜得化不開的紅荳、奶油、牛奶、蛋糕......,又是另一番意想不到的諧協。常常狐疑,第一個將綠茶與紅荳混在一起吃的人,會是個怎樣的人物?他何以獨具精密而細膩的味覺,能將綠茶的辛澀與紅荳的甘綿,渾然天成,成了人間不可多得的美食!紅綠相間,製造了顏色對視覺的衝撃,也挑戰藝術境界,是技驚四座的雄心壯志之下,繪畫的一紙心情。
還記得我第一次喝綠茶,在鹿兒島一個日式庭園之內。在三十多度的高溫下,我們汗流浹背的屈著膝,勉力平定心神,看著和服少女在表演茶藝。她緩緩的、慢慢的,拿著小樁弄碎茶葉,然後,優雅地滲了水,把茶葉幻成綠油油的茶漿,如顏料一樣,浮游在渾渾圓圓的陶具裡。最後,加上滾燙的開水,一杯綠水晶般的綠茶,自端在我們的跟前。我們額邊滴著汗珠,顫抖抖的拿起了燙手的茶,偷看旁邊日本人喝茶的模樣,盤算著該如何的姿態速度,喝下綠茶,大有林黛玉初入大觀園之態。黛玉吃完飯餐之後,丫頭們端來清茶,為免失禮,黛玉不敢妄動,至賈家姐妹都拿了茶來潄口,黛玉暗地鬆了一口氣。幸好沒有一喝而盡,或是用來洗手,否則貽笑大方,大大不得已。黛玉精而密的心思,成就了一場紅樓大夢的愛與癡,我們的小心和慎密,讓我們品嚐到日本人傳統的美的和諧。讓三十多度攝氏、窗外的大太陽、沸騰的茶、屈曲而令人酸楚不堪的坐姿、汨汨流水的背脊......渾成我對綠茶不可磨滅的印象。
及後,我較喜歡冰的綠茶,不加糖或糖水,也沒有牛奶或忌廉,似才令人品味到茶味的紛陳。

Tuesday, March 20, 2012

頭痛

今天,頭在整天發脹的疼痛著。
原因追溯昨夜芷喬睡得不好,上半夜眼睜睜的找媽媽,疲憊不堪的我根本已應付不了。下半夜縱然可以安睡,也補償不了。
真的歲月不饒人。年少多好,十八廿二時,捱了通宵玩樂至天明,翌日又是一條好漢,上山下海去也。連去講座也臉不改容。現在?人家不說我殘容一副,影響市容,我也捱不了身體給我的示威抗議。
回家窩在床上一小時,睡不著也不起來,一小時後,體力漸漸回復,頭痛也消失了。
不肯認老?精神尚可,身體卻一千一萬個不同意,可不用客套!

Thursday, March 15, 2012

文化苦旅

張曼娟似乎十分欣賞香港。
她在臉書之中發表或連結的文章,不下數次指明香港及香港人叫她驚喜的一面。
她對於「潮水式行車」、「有煙霞」等我們習以為常的遣詞用字,激節讚賞之餘,也讚許了我們有獨有的文化,而非大家一直自以為的「文化沙漠」。
我們一直對自己的文化素養,不甚爾爾,不少時候,人家不說我們,我們已自我鞭撻一番。對香港的文化,真的沒有什麼信心。反而一個外人,批評之外,處處也為我們留下餘地。
一切並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糟。
看看也令人十分高興。
於是,晚晚入迷追看她的臉書,還有剛找到的張曼娟官方網站。
嗯,著魔了。

Wednesday, March 14, 2012

Wednesday, March 07, 2012

最後一課文學課

踏入三月,霧意甚濃。多日看不到陽光,牆壁、桌面、椅子、地磚......彷如一個情緒化的女子,總有淌不完的眼淚,訴不盡的隱衷,容諒之餘,又忍不住叫人有一點恨意。
柴灣的霧更是濃得化不開。老校工形容得好,整幢樓宇就是硬生生的插在水中,四周八面都滲著水。
都是自然而然,怎也阻不了!
最後一班高考生及第一班文憑班,便在這傷春的季節中,說了聲再見。
十多年的高考文學,師生愉悅的分享交流,戛然中止;文憑班水平不高,吃力不討好之餘,也宣告日子無多。
歡送之餘,不無感傷。
沒有文學課的日子,誠然有些冷落。蘇軾《前赤璧賦》的變與不變,說得自己也有點拍案叫絕;《登泰山記》總令我想起華山,免不了囑咐同學要趁青春好登山,不要錯過美哉神州勝景;賞析《等你,在雨中》,自是忘不了與同學分享日劇《東京愛的故事》裡,莉香反覆多次等不到完治,卻永恆地一次又一次的等待片段;西西的《碗》,真叫我想起自己,詮釋葉蓁蓁時,份外投入......
我真的十分喜歡上文學課,縱然學校沒有繼續開辦這一科的打算。
它壽終正寢之日,大概也是我重定方向的日子了。

Tuesday, March 06, 2012

振興火龍


第一次看舞火龍,舞的竟然是我的同學!真的十分好看!很難忘的一夜!

Sunday, March 04, 2012

EAT, PRAY, LOVE《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自忖尚有豐富的旅行經驗,卻從沒有想過要一個人去旅行。反正沒有什麼地方是非去不可,連孤身一人上路也在所不惜;也不曾覺得一定要離開老家,沒有伴兒也要逃出圍城。

因此,我不知道一個人的旅行是寂寞得可以,還是尋找自己,面對自己的好時機。本故事的主人翁肯定是後者。她婚姻失敗後,展開了三段旅程,在茫茫天地之間,尋找人生的另一個方向。一個步入中年的女性,驀地發現原來不曾認識自己,也不知自己到底需要什麼,那感覺誠然不好受。離開老家,不一定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但不嘗試改變現狀,生活更是一池死水,再也找不到出路。

還有不可不提的是,這書是我在旅行途中發現的。地點是台北車站的一爿小書店。回到香港,立即買下她。人在旅途,格外對書名留神。如果只看英文書名,可能引不起我的興趣呢!

Saturday, March 03, 2012

病中記

兩個孩子都病倒了。
度過了十分疲倦的一周。晚晚夜半起床探熱抹汗餵藥,真是折騰得不得了。最累的是辛勞之下病情卻見反覆,都是令人打從心底冒著倦意。
芷喬整整一周沒有上學,戩戩三天告假,今周是他的考試周,有三科的成績從缺了。
第一天,心中千萬個不樂意,考試分明十分重要,豈可輕言放棄?第二天,已覺得「一不離二」,算了吧!第三天,橫豎也沒有精神溫習,乾脆多休息一天,省得天未亮便起床,再冷倒便大大不妙!
人人也跟我說,幸好今次成績尚未呈分。連孩子病倒也算著這算著那,做香港人,做現代人,都異常的辛苦。記得電視節目曾介紹挪威的學制,說孩子六七歲才入學,人人可以入大學。學校內同學學得十分愉快,每個功課都是到圖書館找資料完成,有趣之餘,又生活化。大家都不曾為考試擔心。
我覺得戩戩今次病倒,我也似乎有些感悟。雖然我一直覺得我對於孩子的學習,領悟的早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