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聊齋》,一眾牛鬼蛇神,要學生明白蒲松齡箇中心意,又不欲依書直說,可大費周章。而且,我班中五文學班的學術水平真的是「有限公司」,吩咐他們分組看故事,然後對著全班報告,就落得慘澹收場-----連故事的關鍵內容,也弄不明白,實在難以體會內在含意。「女性形象」課題,好歹拉扯,才勉強完成報告。就只是理解內容,同學都力不從心,我的強力指引,到頭來便打擊了他們的自信,我亦深感無奈。
分組學習原本是個不俗的教法,但同學力有不逮,即使加上書內的註釋,他們仍是一知半解。若不以老師為主導,仔細解說,他們的水平仍是沒有法子理解內容。按照傳統「我說你聽」的教法,則連老師自己也覺得興味索然。縱使憑著我的三吋不爛之舌,要把故事說得天花亂墜,不十分困難,我也覺得此為下策。畢竟這樣的教法並不符合現代的教學原則,我們需要用盡所有法寶,務求令課內四十分鐘,多姿多彩,兼而有之,最好讀寫講聽四大元素,全然包涵。我當然希望課堂能符合現代教學原則,做一個與時並進的好老師。
分組報告已觸礁,怎生應付下面的課題------蒲松齡筆下的小人國呢?
我想,不如用其他文學作品的「小人」意象,引發動機,讓同學更加了解《聊齋》一書,除了鬼狐之外,也有借其他的奇人怪物,反映時代。
立即閃進腦袋的,是剛看完的《1Q84》。當中提及的小小人,不是十分理想的教材嗎?只是,三冊《1Q84》,我也要看上好一段時間,才可以完成。同學如何在不知就裡的情況之下,明白村上春樹的原意?更何況,村上春樹本身,也是一個不容易理解的作者,難上加難,同學的學習動機,肯定給我消滅殆盡。
播放松本研一的《挪威的森林》,情況或許會好一點。但我要預備的課題,明明是「小人」,課題扯得老遠,更不符合現代教學原則。
靈機一動,想起去年聖誕假期,和女兒兒子去電影院看的《借東西的小矮人》。上網找一找,有幸給我找到一段《借東西的小矮人》的宣傅片,長短適中,片末還有同學喜歡的G.E.M.出鏡,一定能收吸引注意力之效。最重要的是宣傅片中,簡略指明小矮人躲在大屋一角,以偷東西為生,代表了不能適應人類社會的發展,小矮人注定要逃離人類社會,才可以繼續生存。小矮人的象徵意義,同學可以透過電影對白,加以印證。對於了解蒲松齡的創作原意,肯定有刺激思維之效。
看完《借東西的小矮人》,再給他們看《小官人》,小官人送禮物,小矮人借東西,一取一送,都有所寄寓。同學既有興趣看《小官人》,也嘗試於文中尋找蛛絲螞跡,賞析蒲松齡安排小官人送禮情節的內在含意,正合吾意。
課堂順利完成,不過背後備課的時間,多得叫人難以置信,如果每一個課題都這樣籌備,再多十倍時間,也來不及備課。
設計課堂,並不是說說那麼簡單。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