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31, 2011

阿米爾汗

看罷《作死不離三兄弟》,深受感動,腦中徘徊是印度大自然的宏大壯麗,也是尋找理想,面對人生的自若。
得悉主角阿米爾汗,原來是印度電影界的天王級人馬,他也是此片的製作人,對他不禁更有興趣。終於,在網上看了他另一作品------《心中的小星星》,真的十分驚詫印度的市場,竟可以容下這類作品,看來,印度人的質素絕不可以小覷。
這是一齣令人傷感的電影。小主角是個讀寫障礙的小孩,但中產的父母既不明白也不接受他的困境,常常以品學兼優的哥哥和他比較,校內的老師也對他不遺餘力的逼迫,企圖希望將他納入「正軌」,成為「正常」的學生。終於,小孩被逼得有點歇斯底里。幸好及時遇上一個明白他,又肯為他付出的好老師,孩子終於跳出囚籠,並發揮藝術才華,真正享受他的學生生活。
能拍這等題材的電影人,殊不簡單呢。
老師如果應該看《作死不離三兄弟》,或者更應看《心中的小星星》。

心中的小星星

心中的小星星

Behti Hawa Sa tha woh 他如風一般的自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taMTQsL6ww&feature=related

Monday, December 19, 2011

結婚聯想

到酒樓吃晚飯。戩戩對門前放在玻璃箱內五層的結婚蛋糕驚為天人,連忙逮著我們夫妻二人問當年我們結婚時,蛋糕是不是如此「規模宏大」,羡慕之情溢於言表。他的爸爸好整以暇,裝出一個舊日豪情的樣子,讓嗜蛋糕的兒子垂涎三尺後,才告訴他五層蛋糕只是模型,每一部分包括新人下刀的位置,都是不能放進咀巴的塑料。
戩戩大受打擊,沒有想過美輪美奐,原來只是水月鏡花,幾乎沒有嗚咽起來!
五層蛋糕是假的,真的呢?最多只有三四磅,以饗部分親友。不只蛋糕是道具,婚紗裙褂,燕尾禮服,華麗晚裝,大型酒宴,唱歌示愛,贈花表孝,外景婚照......說穿了,事事作假,都不是日後婚姻生活的保證。
浪漫,原來真的只是水中月,鏡中花,捉不到,抓不住。
浪漫,根本不是建基於這些道具之上。
以我現在四十有多的心態,結婚的話我多不會穿婚紗,多是旗袍一襲,註冊去也。不知為何,今日的我看婚紗,總覺其虛幻得有點脫離現實,美則美矣,沒有靈魂。至於晚宴,即使從俗「擺酒」,也必然不會載歌載舞,抽獎遊戲。
常常慶幸早年已婚,歡樂今宵式的婚禮尚未流行,也不用中港台甚至日及太平洋小島,花十萬八萬拍上鮮有重看的結婚照。
簡單便是美。

聖誕美食

芷喬的聖誕會,家教會年年例必舉行美食大賽,讓家長自由參與。上年度,食物之「美」,讓我大吃一驚之餘,真有自慚形穢之感:為什麼那些媽媽會這樣的能幹,能做出此等美食?不是誇大,上年拿來參賽的,有一大座曲奇教堂聖誕老人加鹿車,薑餅馬糟加約瑟馬利亞甚至三個博士牧羊人小羊,一大盆薑餅人......
我沒有時間不是重心,就是我是主婦,也不能做出如斯美食!製成品和我稍後在商場內見到的餅店製作的大型薑餅模型,不遑多讓。
現代媽媽真利害。
今年的媽媽,則叫人拾回一點自信。參賽美食有炒飯、餃子、雪人飯團、小兔蛋糕、小貓三文治......縱也別具心裁,卻非上年的大型製作,我想若然真的參賽,就算味道不及,也不致於怯於放上桌上,獻醜似的。
職業女性不是藉口,我倒真的沒有烹飪天份,中菜猶可,一桌子佳餚我也勉強應付。西點則不甚了了。
除了舞文弄墨,似也沒甚專長。

Sunday, December 18, 2011

快樂的聖誕會

一年一度,又是芷喬聖誕會的大日子。兩年的經驗告訴我們,女兒是個小樹熊,不要指望她離開那株尤加利樹(即是我),跑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狂歡奔走。我也跟她做好思想工作,這幾天頻頻跟她「洗腦」,灌輸「我看到你和小朋友一起玩遊戲,我會十分開心」的訊息。
終於,我的小女兒放開緊握著我的手,三番四次回頭相顧,仍大著膽子,離開座位,去了和小朋友一起玩遊戲。
那一刻,我的眼圈紅了。我的小女兒畢竟長大了,雖然慢了一點,但仍是長大了。這是她第一次從我的身旁走開,擁有自己的社交。總有一天,她會展翅,她會高飛,到時我會不捨,我會傷感。不過,這一刻,我仍是為她邁了這一小步,深深的感動著。
玩了一大頓,她回到我的身邊,小小的身軀全倚在我身上,雙手緊緊的摞著我,我看著她興奮的紅臉蛋,問她開心嗎?她點頭。旁邊是上完笛子課跑來的氣喘如牛好哥哥,他除了趕來「大食會」外,還要趕來「看」妹妹,怕她愛嬌要照顧。
好個快樂的聖誕會。

Sunday, December 11, 2011

由FB轉來的相片



看罷,久久未能忘懷。彷彿看到人和自然的一番戲謔,幽默之餘,更見天人合一。

月之全蝕

夜,十度,有一種泠泠淒淒的寒冬感,瀰漫於大氣之中。
剛從將軍澳回家。寒風颯颯之下,到了平台。卻見三數人翹首看天。
街坊好心,提醒我們:「今晚月蝕呵!」
是誰偷走我們的月兒?我抬頭,白白的月有一團黑黑的影,若即若離的黏連著,那團影,在寒風之間,如風燭一樣,正在晃動。
兩小兒驚嘆一句:「月蝕啊!」便跑開了。
月下,人人引著頸,彷彿進行著禮祭,神情有點莊嚴。有人手機一部,有人架好腳架,還有的有「星巴克」相伴,令我想起「豐儉由人」四字。
回到家中,新聞說下次香港月全蝕,是2014﹔奶奶在我身旁嗤之以鼻,說由小到大看了許多次月偏蝕月全蝕日偏蝕,又不是差不多!
我想起《差不多先生傳》。

Wednesday, December 07, 2011

在森林和原野

 「在森林和原野,是多麼的逍遙,親愛的朋友啊,你在想甚麼﹖在森林和原野,是多麼的消遙,親愛的朋友啊!你在想甚麼﹖鳥兒們呀在歌唱,鳥兒在舞蹈,親愛的朋友啊,你在想甚麼﹖」

「在森林和原野是多麼的開心,笑得天真活得天真做個快樂人。看青翠樹林沒金銀也沒擔心,唱得清新活得清新是最快樂人。朋友你愛甚麼人?何必天天費心神?親愛的朋友啊做個快樂人!」

「滿街過路人在天涯晝夜不分,汽車聲音路邊開墾城市有獵人。野花與夕陽是逍遙也是繽紛,雨的聲音樹的聲音忘記了俗塵。朋友你愛甚麼人?何必天天費心神?親愛的朋友啊做個快樂人!」

Monday, December 05, 2011

《入夜,跟我一起放羊》

入夜,跟我一起放羊
由一開始
二、三、四、五……
在青青草原之上
一泓池水之側
從這到那
如褥如茵
延綿成了一席浮華宴
以饗悠悠眾羊之口
人間美夢
豈容羊蹄橐橐
胡亂踩踏而成?
輾轉模糊間
羊蹤原來早已一發不可收拾
在黑天鉤月之下
白雲投影之間
從那到這
如奔如狂
鬧哄哄的塑造
一場無眠的影話戲

30/11/11

Thursday, November 24, 2011

《等》

讓時間擊退了隔世宿敵的亦步亦趨
將漫漫的等
停滯成了
一口乾涸了的井眼
褪色的晶體
無言瞪著
銅板般大小的燦燦藍空
渴望有朝一日
小小的空間
活化了觀音的善慈
水蔥玉指
灑下點點甘霖
潤澤凡間的幾曾枯槁
到時候
井水流出了江河
守候圓滿了期待
乘著井邊菩提樹的餘蔭
成就普渡眾生的嘉言懿行

Monday, November 14, 2011

摔倒了

小時候,是個愛摔的孩子。女孩花俏,又是第一個女兒,媽媽自是著力為我打扮。我也異常「合作」,經常穿了媽媽為我新造的裙子四處張揚,更令激發媽媽打造寧馨小玉墜的雄心壯志,雲裳麗影,層出不窮。只是,煞風景的是一雙永遠摔得破破的膝蓋,還有因而摔得破破的一雙又一雙「芭蕾舞」袜褲,也不知誰比誰更我見猶憐。物質匱乏的年代,那些大孔小孔,猶如雞肋的新袜褲,真的可能比破膝蓋更叫人唏噓可惜。
長大之後,步履似穩健不少。或者有自知之明,肢體動作並不靈活的我,從不會逞強,於是,我沒有怎令自己受傷。人貴自知,否則摔個七葷八素,也是得不了人家的同情。
印象中摔得厲害的一次,就是生戩昊時,坐月子完畢,銷假回校的第一天,我便在校門前摔倒了。我常歸咎於沒了大肚子,我仍未取得平衡,當是「非戰之罪」。
今天呢?大概真是一個意外吧!從沒有那麼失儀,嗚嗚嗚!抓著兩名猛男同事,才勉強忍著痛站了起來,我真的覺得自己很「無用」!
拖著腫腳,英雄氣短!但願苦難及早結束。

Sunday, November 13, 2011

如果......

有一陣子,總以為自己會教一陣子書,儲下足夠的金錢,便會遊學去也。去哪裡遊學?我這中文的古老石山,大概都是去台北唸文學了。沒有詳足的計劃,只是想想而已,因為剛教書那幾年,忙於吃喝玩樂,忙於周遊列國,其他事情,都拋諸腦後。那些年頭,什麼也不要緊,重要是有假期便收拾背囊,離港旅行了。
過了幾年,拍拖結婚,遊學之事,自然不了了之。生了兩個孩子,更不用去台北唸文學了。單是陪他們玩耍,已時間表滿滿。背著背囊和孩子去旅遊,成了年間的大事。書,一教也二十多年。當初沒有想過的,如結婚生孩子,全做了。反之,當初想得蠻美滿的,如遊學,如升職,卻一件也沒有做成。沒有想及會教二十多書,而且停留在同一地方近二十年,都做了。
如果沒有結婚,可能會買下一個單位,下輩子為它「打工」;如果沒有生孩子,可能真的去了台北......

Wednesday, November 09, 2011

少女心事

少女時代,看的聽的,都是詩般的情懷。
緬懷過去,聽了許多陳慧嫻的歌曲,赫然發現原來一直不是陳的歌迷,卻對她那些如詩似夢的少女歌曲,熟悉不已。
原來,那些情懷,早已隨著音符旋律,在心中腦內植了根。
我的少女年代,好像有點空白。中學時,除了讀書上學,可說乏善足陳。強說愁時,便有唐詩宋詞以及瓊瑤作品,伴隨左右。
更早時候,含蓄得多的林志美更得我心,只是林人如其歌,低調得可以,況且,後少女時代,追求的不再是「看著看著你來來去去,彷似彩雲散聚」那樣抽離的感受,「也許癡情全是惱人的意外,剛停住它卻又來」,應更貼合有點激情的成長了的少女心事。
大學三年,原來更空白。忙於長大,忙於尋覓,沒有特別心情的投射,生活已足夠品嚐。
離開校園,臺灣的男人女人,一章又一章「癡情詩」,成了心靈慰藉的另一故事。

Saturday, November 05, 2011

《夢與詩》

走過才知路阻
攀過才知山高
我不能成為你的雙腳
正如你不能成就我的美夢

以上是今天中六文學堂他們的堂課。原文是「醉過方知酒濃/ 愛過才知情重/ 你不會做我的詩/就如我不能做你的夢」(節錄自《胡適.夢與詩》)。功課的要求是讓同學跟著這四句的句式,彷作詩歌片段,結果有趣之餘,不乏佳作。我也趁著他們掏空心思,嘔心瀝血時,寫下以上片段。我跟他們表明我永不能成為他們的腳,代替他們走面前崎嶇的考試路。不過我可以當他們的柺杖,支持他們繼續向前走。當然,我亦明白不能對他們寄予厚望,他們一定不會給我拿十個A,十個B我也「收貨」了。一番話與我的詩,換來九個孩子(今天有一人缺席,本來我的文學班有十壯士)的喝采聲。
我要學一學曾特首,我不是要博取他們的掌聲,我只是真心希望他們會竭盡所能,考好文憑試,已十分滿足了。
附註︰鄺美雲曾有一首歌也引了以上「醉過方知酒濃/ 愛過才知情重」兩句,還有一個延伸︰「未嘗酒醉已清醒/未曾深愛已無情」。通俗起來,別有一份直率的狠批。

Thursday, November 03, 2011

那些年......

  

潮流「興」那些年,讓我也來熱鬧一番。今天終於請老公將手機內平日即興拍下的照片儲存在電腦之內。發現其中兩張是數月前到太古城時,看微縮影模型展覽時拍下的。那是我童年的舊居,比例縱然差了少許,「騎樓」即翻了出去那部分太大了(模型方便處理,翻出去部分應如書頁般摺過來,騎樓與廁所是貼在一起的),但總算合乎實情。我的會考高考溫習,都是窩在騎樓中度過的。

Monday, October 31, 2011

《秋》

金風送爽
星期天的維園
曼舞輕歌是異族風情長長的一欄
註腳
給典型港式生活的四方八正
塗上一陣
莫名其妙
似是如非
耳畔的聒噪不休
帶來了猶如海市蜃樓般的
迷朦不定
彷同樹葉疊縫之間
篩透的陽光
微溫
閃動著童年卡通片段
一頁童話的浪漫

一本好書

View Image

看的是中文本,但仍不損價值。讓一切理所當然時,我們依然懂得珍惜,懂得感恩。這才是人生的基本。

Thursday, October 27, 2011

破紀錄!



我班同學在跳高場上破了紀錄。同事跟我說,好吸引的男孩,如果是同齡的女孩,一定會被迷得顛顛倒倒,好有陽光氣息!校媽聽到真開心,感受到兒子被捧上半天的飄飄然!

Thursday, October 20, 2011

《畫舫藕花》

想起老殘
乘了一葉畫船
浮游在荷田藕鄉之間
是蓮葉大膽的水蔥指觸
甩掉了女子該有的矜持
逡巡在船舷古銅色的胳膊之間
感受著那份屬於男性的肌理
然後
波光泛起了水影
吳榜敲響了樂章
牽纏羈絆
賽過巫山雲峽
橫越了怎也走不完的
圓明福海

Wednesday, October 12, 2011

興味十足的英詩

The Apple Raid

Darkness came early, though not yet cold;
Stars were strung on the telegraph wires;
Street lamps spilled pools of liquid gold;
The breeze was spiced with garden fires.

That smell of burnt leaves, the early dark,
Can still excite me but not as it did
So long ago when we met in the Park –
Myself, John Peters and David Kidd.

We moved out of town to the district where
The lucky and wealthy had their homes
With garages, gardens, and apples to spare
Ripely clustered in the trees’ green domes.

We chose the place we meant to plunder
And climbed the wall and dropped down to
The secret dark. Apples crunched under
Our feet as we moved through the grass and dew.

The clusters on the lower boughs of the tree
Were easy to reach. We stored the fruit
In pockets and jerseys until all three
Boys were heavy with their tasty loot.

Safe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wall
We moved back to town and munched as we went.
I wonder if David remembers at all
That little adventure, the apples’ fresh scent?

Strange to think that he’s fifty years old,
That tough little boy with scabs on his knees;
Stranger to think that John Peters lies cold
In an orchard in France beneath apple trees.

Vernon Scannell

Tuesday, October 11, 2011

漁人的漁夫

新來的同事,是個朝氣十足,滿有熱誠的青年,閒談之間,竟發現是大學時候十分友好的學兄的「高足」。
同在一個工作圈,相認的事件時而有之,今次相認,心中自有一股暖流,流動不已。
回到當年入大學參加文學活動的場景。
那是迎新活動。黃昏時分,爬上大學後山的「炮台」山,燒烤去也。分了組,玩了遊戲,圍爐進食,然後,月明星稀,三五成群,大伙兒有搭沒搭,由閒話家常,到講師笑料,由飯堂質量,至助教氣燄。有些女孩要午夜前回家,男孩負責護送下山。學兄是護衛之一,再回到山上,挽了兩手「水街糖水」,一邊品著甜湯,一邊暗忖這個晦黑中連樣子我也看不清的學兄真的帥呆了,大光管映照下他的輪廊剪影,滿是翩翩書生風度,直叫年華十八的我發了怔。心中第一次有「這才是『男士』吧」的感動!
夜深,山上風正緊,大家偎在一塊,話題更天南地北。須臾,那時流行的巨大手提音響,播放了「許冠傑」,那是港大畢業的!耳畔時而《雙星情歌》,時而《鐵塔凌雲》,不是當紅的「張國榮」,卻別有一番情味。隱隱然感受了港大那種代代相傳的承傳,雖然我們不曾聽過今日「百年港大」的口號!學兄頻稱許歌詞的話句,隨著天開始發白,縈繞在我的身畔心間。
日後的來往,學兄寫了一百張稿紙的「宋史」功課,給了我一本「李金髮」的新詩集影印本,和我談了鍾偉民的《捕鯨之旅》,加入委員會支持六四,天天去籌辦示威抗議絕食......時至畢業去了當教師,直接引導我正視我畢業是否都去當老師的問題,每每都是我心湖中漣漪之所在。
總覺他帶了我走上了另一個境界,學術上亦然,生活上亦然。
他戲言他是漁人的漁夫,是來找我們新一屆的同學「接庄」,所以我們都叫他「漁夫」。好多好多年之後,我仍為這名字感動,深深的覺得我是被「漁」了的一員。
期待著與他再聚。

Monday, October 10, 2011

在烈日和勁風下

蜿蜒山嶺上的巨龍
是神話中尋找自我的原型
彷彿曾隨之匍匐於那片青綠蒼翠之中
才可成就自我
不枉為人
於是
漫山遍嶺
從這一邊
到那一邊
滿


在烈日和勁風下
人人張大了眼瞳
展開了雙臂
企圖藉此核實了身分
擁抱城牆
完成攀龍的創舉
從此
索道排隊擁擠酷熱
都成了好漢回憶崢嶸歲月的
好看的一頁


Monday, October 03, 2011

皇冠女孩

多年前,中學同學結婚,穿了婚紗到酒店設宴。她頭上沒有頭紗,只是在髮髻之上別了一頂小小的皇冠。
另一個朋友笑說好有趣呵。新娘子原來要像公主,頭上要有皇冠!
不知為何,對這句說話記憶甚深刻,自忖從來不是公主,年多之後自己的婚禮,我在打扮上沒有什麼特別要求,只要一切簡單自然,頭上自然也沒有皇冠。拍婚紗照時,還煞有介事的別上鮮花,出嫁當日,只是插上閃閃珠花,襯著一頭金銀噴髮劑,便火樹銀花地出嫁了。連婚紗式樣,也不特別「公主」,大抵不是公主的料子,身材又矮小,橫豎穿西式晚裝宮廷服,都不像樣子,虛應一應故事,真的不用認真。
因此,看才子陶傑評彈珠三角的女孩傾了家財買下娘味十足的「周大福」,掛在頸項便自以為是公主,誰不知英國凱特王妃沒有寸飾,只是頭上一盞英女皇贈予的寶石桂冠,便貴氣逼人來,這才是皇室的貴氣。驀地發覺陶才子真的言重,大家也知一串「周大福」不能令山雞變鳳凰,民女變公主。開開心心演一場戲,娛人娛己,不是人生一大樂事嗎!反正豁達樂天,才不是繁文縟節的帝皇之家可望可即的。戴安娜王妃是公認的貴女吧,最後只能落得慘淡收場。明末思宗早已跟子孫痛心疾首:毋願生生世世生在帝皇家!皇室貴氣,水月鏡花,看不透,放不下,害苦的,自然只有自己。
這大概不是深受大英帝國教育影響,比英國人民更戀棧所謂的帝皇童話的假洋鬼子,能所領會的境界。

Sunday, October 02, 2011

兩枚指環

買了一枚指環,拿了結婚時候收的部分金飾變賣換取,結果只需付上百多元,便有一枚價值不菲的新指環。
感到十分高興,好似做了一場獲利甚豐的大買賣。
要知道十多年來,那些金飾都只是束之高閣,部分由於款式不濟,連觀賞價值也沒有。放在一邊,就只是抽屜之內從不開啟的舊物,是記憶長河之中遺忘了的舊心情,連親人的祝福,結婚的喜悅,都早已忘得一乾二淨。
反之,換了一枚指環,閃爍之間,彷彿又回到十多年前,配上婚戒的一幕。
回到家中,我找出爸媽送的另一枚嫁妝,兩者放在一起,一同在黑絨盒子之中,柔柔的發著光芒,我想起婚禮當日,此指環戲劇性失而復得的喜劇----隔了半小時,仍可在我家樓下的街頭拾回丟了的鑽戒,會心微笑。
戀物,不是太好的表現,但不少「物」真的能給我們美好的回憶,這又是毋庸置疑的。

Thursday, September 29, 2011

謝天謝地

生日月,買了許多禮物,也收了許多禮物。心滿意足之餘,也為自己的幸運暗地高興。我真的有許多好朋友,無論他們有沒有送上生日禮物、生日祝福,他們都是我生命之中,不可或缺的好朋友。
中學時代的同學,感情老而彌堅,不用適應,不須掩飾,走在一起,自自然然又可以閒話家常,同喜同憂。是成長的一部分,與自己分不了關係。
大學時代,有志同道合的好友,雖然有各自的生活,各自的忙碌,但相隔不久,又想敘一敘,談談聊聊。藉著大學活動認識的,想不到至今幾是最好的異性好友,大概也是一輩子的「老友」,想來想去也不明白為什麼可以有這樣的情深。
王中的同事,更是我的好兄弟姊妹。謝謝他們為我的生活,帶來美好的繽紛顏色。我確信我的好姊妹不只是我的好朋友,更是比姊妹更「姊妹」,大佬則名副其實的「大佬」了。
屈指一數,可以交心的老友,竟有如此陣容,心窩一熱。我確信自己不是善於交際的人,不少時候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形式,雖未致覺得煩厭,但也敬而遠之,好整以暇,不大想在人際往來上花耗心機。如此這般,仍可以開遍友情之花,不覺甚為感恩。
謝謝天,謝謝地。

Sunday, September 25, 2011

卻道天涼好箇秋

天氣隨著一簾秋雨,驀地調低了溫度。天色,掛下了面孔,燦然一室即成了陌生客,再不敢胡亂登堂入室。
孩子不習慣,老嚷著熱熱熱,著他們不用再開啟空調,一千一萬個不情願。半個小時之內,光著腳丫的芷喬已造訪了我的房間三次,目的就是向我投訪沒有空調!
想起小時回鄉,睡在連電風扇也沒有的鄉間大屋,厚甸甸的蚊帳中,感覺紋風不至,母親就是搖著手扇,母女大汗珠加小汗珠的睡到天明。於是,我也搖著手扇,漆黑中坐在女兒床畔,哄她入睡。
畢竟是慣寵的小孩,老大不高興的,央著要空調!不狠下心,即可安安樂樂的繼續寫部落格,狠了心腸,便要擱下工作娛樂,粉墨登場的伴著小妹,以親情戰勝享受,待她明白都市人生活,也要行為合理,別貪圖享受,與自然為敵!
或者想得太多,只是秋風秋雨,才不用愁煞身畔的人!

Monday, September 19, 2011

我和我疼愛的中七文學班

十分意想不到的一天,叫人喜出望外。
一向沒有向學生說及自己我生日,因此也鮮有同學會得知。想不到他們竟在我的電郵中看出端倪,老師的驚喜可想而知。
這是最後一屆的高考同學,高質素的文學同學至此成絕響。我慶幸自己在這高要求的課程裡分了一杯羮,有幸教授高質素的文學作品,跟學生有較深層次的交流。
這也是「張振興」最後一班女同學,男校女生從此只是傳說。
以後的新高中,再不是以往的一回事。
十分開心教了這十一個同學,他們真的好可愛。

Saturday, September 17, 2011

幸福小站

曾聽過一件小事:故事主人翁事事不如意,大概萬念俱灰。於是,一次談話中,她問她的媽媽為什麼要帶她到這個世界來,既然母親早已有子有女,何苦再要多生一個,讓她到這世界來白白受了許多苦!那個媽媽引述說話時,以眼淚漣漣跟「我的心好痛!」來作總結。
真是一個不幸的故事。言者有沒有心也好,聽者意難平,可想而知。尤其是每個媽媽都渴望子女幸福,聽到子女特意告訴自己其實真的不快樂,情何以堪。
於是,我特意告訴我的媽媽,我十分多謝她帶我來到這個世界,讓我可以繽紛的走一回。猜猜我的媽媽如何答我?她說她多謝我才對,現在年年進貢,歲歲來朝,讓她衣食無憂,財來自有方。
媽媽真幽默,令我的故作深情撐不了場面,哈哈的打了圓場。
其實我還想告訴她,最近我收了一份小禮物,饒有意思。一串小飾物加上一張「超迷你」的車票,車票面值220日元,目的地是「幸福」。蠻令人感動的一份祝福。
芷喬問是不是真的可以用來乘車?我答才不用,我已在目的地,不用再乘車了。

Thursday, September 15, 2011

「神仙水」

湯唯在小熒光幕上,搔著首弄著姿,頻頻說不用化粧,用了「神仙水」,可以變得「更靚」。妹妹芷喬看著,突然喃喃自語,說:「怎會不用化粧,那些『神仙水』就是化粧,試試連『神仙水』也不曾用,看看會不會『靚』?」
全家先是一呆,然後大笑。果然是真知灼見,完完全全掌握了看官的心理。漂漂亮亮的湯唯就是用了「神仙水」,才落得美如出水芙蓉,大家還不快快搶購?
更重要是五歲小兒也看到湯唯的美,就是為了叫我們購物,電視魔力至此,也叫人無話可說。
芷喬何時可以說出這些「大人」話,才是令大家刮目相看之處呢!

Tuesday, September 13, 2011

中秋隨想

我過了一個我心中的中秋。
捧著酒杯,邊吃三文魚,邊吃凍火腿。我其實真的十分享受這樣的晚餐。孩子在跑來跑去,言談嬉戲。成人坐在一旁,風花雪月。
然後,拿出月餅和水果,還有蝦條薯片,大家又在談談吃吃,一個不落俗套的中秋夜便大功告成。
夜深人靜,翻著「東野圭吾」,尋找故事中的蛛絲馬跡,今夕何夕,日子一直寧靜下去,絕對是好事。
只是拿了回家的測卷及功課,又如常的被冷落在一旁,一動不動。
如斯良辰美景,不可以大煞風景......
壯志消磨,實在是我這兩年的最深體會。

Monday, September 05, 2011

努力加油

入行二十多年,第一次全沒有新意的展開新的一年。我教的班級跟去年一模一樣。完全沒有適應同學的問題,不用花時間去互相認識,建立關係。大家都熟絡得不得了,沒有避忌,不須客氣,每一班都開始了新一年的教學,正在努力了。
開學三天便可以進入狀態,真好。
期望我的學生和我一樣,一起快快收拾心情,開展新一輪的學習。
不過,一切是否如願?真是天曉得。我吩咐學生快快收拾心情,找回自己,準備新一年的挑戰。有同學答找回自己?大海撈針啊!
學海無涯,在學海中找自己,的確是大海撈針,但總比任自己溺死海中,積極得多。
不用適應,便來得更瀟灑。就瀟瀟灑灑的向今年邁上精神爽利的第一步。

Sunday, September 04, 2011

《夜北京》

呷一口啤酒
讓苦澀佔據了唇舌間的陣地
不許講和
不得示弱
冰凍已是措辭最溫和的通牒
畢竟
這裡是天子腳下
飽歷了泥塵與野土
應該也習慣了苦酒滿杯

日子從來也不容易
街頭的盛夏禮祭
仍是汗水再加汗水
微風
點綴得若即若離
還是把心一橫
燃起火種
烤串串雞牛羊
延續失落已久的北地豪情
讓辛辣的肉香和著氤氳的酒意
品評國是

4/9/11

Saturday, September 03, 2011

回到中學時

臨近開學,與中學時的老朋友相約,回母校走了一趟。
滄海桑田,學校建了新翼大樓,昔日的雨天操場分了一半建了教員室,花圃也分了一半成了兩個課室。
離校超過二十年,一切當然不同了許多。
指著這裡,我們記得是愛排球的同學「噼噼啪啪」的地方,望向那裡,記起學校旁的住宅有一戶最愛在我們早會時播歌。這兒是我最喜歡躲起來溫習的停車場側,那兒是我們中七時放儲物櫃的梯側......
我以為會滿是回憶,原來,比回憶多了許多。回憶,全是殘餘片段,比回憶更多的是,還加上了今時今日的感觸。
殘留的片段原來不太重要,現實和回憶存有落差,校門前長長的石墩,今天看來一點也不長;到鄰近的屋邨吃午飯,以前覺得遙遙的斜路,竟不足二百米!
以為重要的,原來只是自以為。
正如我一次也沒有想起鄰班的白馬王子,當然也沒有想起第一個向我示好的男孩,第一次考第一......
不過,中學真是美好的。
回去真開心。

Wednesday, August 24, 2011

《老北京的感覺》

是否穿上老布鞋
住了四合院
喝下酸牛奶
吃罷老冰棍
便是貨真價實
不折不扣的老北京

1、北京老布鞋

是大觀院子內
窗前一片賈母悉心布下的
軟煙羅
又或者
如彩虹一樣的童話
半圓拱的盡頭
傳說是精靈的金幣
耀目得凡人都抬不起頭來
於是
別無選擇
埋頭苦幹
誓要針針線線
讓足下添上一雙翅翼
揚長彩雲間
給一場老北京的繁華鉅夢
加上一個
斑斕的
感歎號

2、北京四合院

暮色四合
回歸院子
喝一口燕京啤
抽半頓水煙管
聊整夜京城遊踪……
還是下不了決心
一頭栽進四合院
消磨在北京的十個晚上
旗人百年生活的餘響
怎能賽過孩童晚上
於五星酒店泳池的
銀鈴笑靨
故都神遊
思古幽情
混了孩子軟軟的央求聲
壓縮成了販子手中
可帶回家的
四合院風情

3、北京酸牛奶

我想
喝一口老北京
讓低迴在唇舌間的酸羶
由味蕾引帶著
悄悄的在腦海
印下一道
令人想入非非的吻痕
又或許
留下了陶瓶子
陪上一束毋忘我
給粗樸無華
加上叫人不易遺忘的註腳

我想
還是喝一口老北京
然後
跟哥兒們一般
隨手堆成北京街頭
一幀人間風景

4、北京老冰棍

借北極老冰川的一角
磨刀霍霍
坎下一條小冰柱
胡胡混混的改一改名字
便大街小巷
名勝遊點
到處張揚

販子饒舌般的叫賣
是炎夏烈日的一道風鈴聲
在汗滴如雨的古都街頭
伶伶俐俐的
添上一分
不再炎炎的
遐想

23/08/11








Saturday, August 20, 2011

《我在天安門廣場》


我在天安門廣場
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四周
正正方方畫上了
黑色的圍欄
欄前
橫垣著兩幅長長的屏幕
呢喃著七彩影話
祖國山河的壯麗
人文建築的典雅
是誰偷偷的將人民英雄變了樣
讓堂皇的科技
國民的驕傲
取諦了樸實原始的
赤子之心

左屏幕
右欄杆
我偷偷的想
廣場變小了
小得再沒有空間
容納年輕的心
(二十五年前的廣場好大喲
嚇得剛完成高考的我直哆嗦)
跟孩子訴著這些日子以來
有關這裡的人
尋找天地安寧的故事
小小人兒記掛著為何廣場沒有餐廳飯館
以慰藉飢腸轆轆的心情
低迴間
終在長安大街旁
以午餐一頓
唏噓的喘下一口氣

18/08/11


《頤和新傳》

在頤和長廊的人潮內
汗水和著燦然陽光
合奏的
不是前朝太后觀賞戲曲時的
鑼鼓喧天
舉頭
仰望楹柱上的勾勒
是岳飛破金
抑是桃園結義
低頭
思索百載以前的昌盛
是理石白舫
抑是十七孔橋

橋畔
太后參拜的處所
是小兒酷熱的天時下的甘霖
橘紅澄黃
冰捧之色勝於
雪的石舫
彩之畫簷
「課文說一天跑不完頤和園
原來的真的」
瞇著眼
昆明湖在陽光下
宛如白頭宮女的溫柔
一任果味的冰凍
撫慰了年幼躁動的心

17/08/11






Saturday, August 13, 2011

兒戲故宮間

兒戲故宮間
童步飛揚
跑跳追逐
步履足跡印在明清宮幃的幽深之中
沒有你爭我奪
只有笑語盈盈
縈繞在明顯經過潤飾的
紅楹綠柱

散在軍機處的
不是朝間絮語蜚言
是孩子吱吱的待哺聲
左有快餐
右有小點
什麼門跟什麼殿
風雨飄搖下的軍事隱秘
累了
都化成
雨間歇息休憩的小站

偌大的宮闕
雨後的奔走

和心中的皇宮有否分別

比《紫禁驚雷》看到的大許多呵


Thursday, August 11, 2011

生日感言

孩子真是幸福的孩子。我們供應的,已不是最好的。我們限定的,已是關卡重重。但孩子無可否認,仍是十分幸福的孩子。
曾與戩戩說過,爸媽今下的生活,是不少人夢寐以求的,我們須經過多年努力經營,才可以修到今日的正果。然再看他玩具櫃內的七姿八彩,就會發現或者要跟他多講千百遍,才可以與大潮流抗衡。
今個月是生日月,禮物更是排山倒海而至。父母的,已不再重要。因為親朋戚友的物質祝福,蜂湧而至。作為母親,如何限制也是徒然。然而,看著孩子如花的笑靨,心裡又矛盾起來。現代社會,要樸實無華,可能不大。我可以不買唉風、唉pat,但表兄弟妹聚頭,可以下禁令不許他們同玩,甚至不准老表玩耍嗎?於是,又變成平日嘮嘮叨叨的逼他知世事、看新聞,以圖力挽狂瀾於既倒。
教養,殊不容易。

Wednesday, August 10, 2011

戩戩生日語錄

「我好開心,有很多利是,收入無端多了許多。」
「什麼?要離開?我還沒有吃『朱古力噴泉』,出去幾次都是給妹妹表弟拿『朱古力噴泉』而已。」
「媽媽,十年之前你有沒有想過你個仔會考第一呢?你一定很開心!」
「我和表哥出街八達通沒有錢,我出了一百零五元私伙,你可不可以給回我一百零五元?」
「我可不可以用私伙錢買一架玩具巴士給自己,價錢沒有超過現有總資產的三分之一!」
「最衰吃完飯已十時多,不然可以叫表弟再到我家玩一會。」
「表哥下午帶我去旺角買生日禮物,媽媽我們有沒有節目,可不可以和表哥出街?」
「等了十二個月,終於等到生日了,我真的很喜歡過生日,有很多很多禮物。」
「阿姨祝我生日快樂,說我可以自己揀選一份禮物。嘻嘻。」
「去旅行九日回港沒有?我想在香港過生日,會有許多禮物的。」

戩戩:生日快樂。

Sunday, July 24, 2011

打傘

夏天太陽大大的,艷陽天下,真的令人有頭昏腦脹之感。
昊昊提出往石澳。沒有往沙灘的準備,卻要烈日下到沙灘,想想也心怯。反建議到赤柱,可以坐於海旁,又可以到赤柱大街蹓躂,比石澳乾坐好多呢!
赤柱,是我們假日愛去的地方,有天有海,有茶座有商店,一家大小,都找到生趣。只是,艷陽正烈,又的確令人退避三舍。
曾幾何時,年輕的我從不知什麼叫避日如仇,在梵帝岡為了拍下廣場的寬遼,不斷在藍天下取景。生只躲在暗陰處,拍出來的照片面孔背光,令我耿耿於懷。怎可因為太「曬」,破壞了良辰美景?
每年的暑假,例必曬成一隻燒豬回港,從不講「美白」,更不會護膚做面膜,與女同事一起拍照,膚色必是我最黑。連結婚時為我化粧的化粧師也問我是不是很愛戶外活動,我的手、面、頸項,全不同顏色!
小女芷喬長大之後,大抵不會像媽媽是個粗胚子。小小的芷喬,一遇上大太陽,便會叫媽媽為她打傘。沒有傘子,她真的會發愁發怒。如此這般,她當不會如媽媽一樣,一輩子也與「美白」絕緣!
烈日下的赤柱,有兩母女優雅的打著傘,不俗不俗!

Thursday, July 21, 2011

「小學雞」事件

近日,網上熱傳「小學雞」「鬧爆」父母的片段。大家當然對小孩的行為加以指責,亦對父母沒有管束口誅筆伐,甚至有人說要「人肉搜尋」讓孩子身分曝光......
事件沸沸揚揚,至今孩子的父母仍沒有亮相。在這個訊息爆炸的年代,他們大概不會不知道他們與孩子已成了全港的話題。他們不語,可會是明智之舉,讓事情盡快淡化,反正今日有「小學雞」,明天自有中學人、大學鬼取代。
我反而想到的是,小朋友如此失控,可能是有情緒問題,甚或是阿氏保加病徵等,我們在這邊廂指指點點,隔岸觀火,豈不是令本來已十分艱辛的父母雪上加霜?人家怎對一眾本來就不相不識的陌生人,交代事情的前因後果?
我嘗遇上芷喬的幼稚園校友,小朋友是高一班的小表哥的同學,十分喜歡芷喬,又與我們同住一個屋邨,因此見面也有招呼。此小子有次給我看到失控的一面,對傭工姐姐拳打腳踢,歇斯底理的當街哭叫,我嘗試幫忙勸止,亦不得要領。後來才知小朋友原來真的有點問題,正在延醫。
小孩失控,除了父母溺寵,無法無天之外,也許還有別的不可告人之原因。為何我們不可以寬容一些看看世界?港孩港童,怪獸爸媽,虎爸虎媽......除此之外,可能還有其他,人言可畏,不要太倉卒地下判斷,給大家一條可以走下去的路,好嗎?

Sunday, July 17, 2011

家有小兒初長成

看報,說未及九歲的小童在紐約一個十分安全的區分遭殺害。
眾所周知,紐約不是一個太平的城市,只是禍及小孩,總是有叫人髮齒之感。
我家戩戩年齡相約,近數月我給了他多一點的自由度,甚至可以外出替我們到便利店買報紙,或到圖書館借書還書,他從沒有過時許久也不回家,於是,我漸漸的放下了心。一個十萬八千里以外的意外,卻令我有些憂心忡忡。
美國小孩遇上的是神經漢,或者不可同日而語。但誰又可以擔保沒有神經漢滿街招搖。
就是香港也有「孌童癖」想搶走小孩,幸而老師機警,小孩才不致被拐。
城市處處陷阱,活在大城市中,一點也不易。
大城市的父母,同樣一點也不易為。如果只長在一條小村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大抵不會有那麼多的家長要小孩從小英語對白,琴棋書畫,天文數理,跳舞唱歌,樣樣皆精。在一個考幼稚園也要面試的城市,作為小孩,作為家長,都十分辛苦。
其實健康成長,已是恩賜。雖不是教徒,我倒懂得常常懷著感恩的心。活潑成長,於念已足,其他都是小事。

Wednesday, July 06, 2011

《蒹葭》的遐想

有一年教《蒹葭》時,上網找教材,居然給我找到國內大學一段短片。同學以《蒹葭》為題,拍攝一則十來分鐘的小故事。故事其實只是借題發揮,嚴格來說,內容與《蒹葭》的原詩一點關係也沒有,只是以此詩為引伸,然後創作了另一則愛情故事……

想起教育局為文學老師舉行的「新三三四文學工作坊」,友校分享如何教文學時,也有同工說曾要同學拍攝短片,讓同學嘗試用其他媒體,帶出文學感。

同學看完那段短片,知悉是跟他們幾近同齡的國內大一學生的文學功課,無不嘖嘖稱奇。我問他們是否願意一試,他們吃吃笑,不置可否。

最後,嘗試為他們分工分組,讓他們有機會籌辦一下如何拍一段小故事,同學都表現雀躍。效果不論,上載上網的,可能是那所學校該年度或數年以來,表現最優秀的作品,加上那些是大一同學,質素也會比我們的預科同學略勝,不可以同日而語呢!只是,花上的時間,算起來又似乎不大划算。《詩經》是第一個課題,多花一點時間,也許仍「情有可原」,但在分秒必爭的預科課程內,這些課內外的節數也未必值得花耗。活動有趣有時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這也是不少時候令人卻步,墨守成規的主因。

三三四新高中,《詩經》是中四的第一個課題,中三升上中四的同學第一個專題便是要拍短片的話,我沒有信心他們能順利完成。要在課內加上拍短片的活動,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至少我的指引一點也不能馬虎,隨時隨地,粉墨登場跟他們課餘一起籌備,亦不足為奇。

萬一我沒有參與直接指揮的工作,他們就不能成事,「我」又應該如何自處?

想著想著,始終沒有勇氣在教學進度表中,教學活動一欄,加上「拍攝短片」四個字!

Monday, July 04, 2011

文學的宿命

從前的文科班,一下子修讀七至八科,文學、地理、歷史、中史,加上中英數經濟,一籃子科目需要照單全「修」,科目之間,矛盾不大,最多只是全級的精英都選修理科,我們這些文科收的則是次選。儘管如此,每年總有零星精英特別嗜文,有時候運氣好,甚至一班之中有十個八個文科能手,各科也有所得益。
新三三四帶來了嶄新局面,也帶來予嶄新的挑戰。愛文科的,可以愛的是地理、中史、歷史,沒有條文列明文科等於文學。而中文科早已變得殊不可愛,連我們這些科班出身的中文死硬派忠貞分子----中文老師,不少也慨嘆如中學時代修讀這個模樣的中文科,升大學時怎也不會讀中文系!試問文學科在這個劣勢之下,如何生存下去?
我的文學班,中四時有三十多人,壯觀人數之下的真象是人人必要選讀三個選修科,我的同學因為成績不如人,在每一輪輪選中也落空,被逼修文學了。於是,三十多人中,可能只有二分之一,心甘情願的上文學課。也不計是否心知肚明,化學物理商業經濟都跟他有緣無份,早早擊上退堂鼓,省得傷心傷身。
在這情況下,上堂的艱辛,可想而知。戰鬥了一年,師生俱疲,進度奇慢,亦是可想而知。

Sunday, July 03, 2011

魔法擂台

看魔術,看得大家心花怒放。
明知是掩眼法,卻難得在我沒有法子找出你的破綻。
即使是騙我,騙得我心甘情願,騙得我笑逐顏開。
騙,又何妨?
龔如心當年天文數字的付給陳振聰,可能心態如一。只是事情發展到後來,並不如當初劇本說明那樣發展。
或者除了用「始料不及」,加以形容,再也找不了合適的字詞了。
今晚看到的魔術師,卻是娛樂眾人的魔法師。他們不斷強調,要面對觀眾,要做好每場表演。甚至「搞笑」地說觀眾是神,是上帝,不能看輕他們,要盡力給最好的效果他們看,務必令他們讚嘆不已。
這就是每行業的從業員均需要的「專業」。
騙人,都要講究專業,騙人和被騙的,才會高高興興,無怨無憾。

Thursday, June 30, 2011

白頭宮女

初教高考文學,數數已是十四五年之前的事。那個年代的高考文學,考三張卷,卷一是作文,卷二文學賞析,八選三,問題簡單,不多於兩句,答的卻要洋洋灑灑。卷三文學史,情況相類,一句什麼什麼的發展概況,寫下五頁單行紙就絕非難事。

我也是這個課程的過來人,教科書一幅圖片也欠奉,只有課文和少量注疏,一切技巧內容分析,全賴老師上課時講授,我們也不會用「天書」,因為那些天書在我們眼中,全是「騙錢」的玩意。不過,到我教的時候,同學已成了「天書」的俘虜,對於沒有語譯賞析的教科書,怨聲載道之餘亦不屑一顧。文學史方面,跟他們說看劉大杰的《中國文學發展史》,他們簡直當我是由瘋人院走出來的瘋婆子,差點沒報官將我緝拿,送回青山。

那時距離我的高考,只有七八年的光景。匆匆的趕上年代,不久學校已轉用有詳細語譯賞析的教科書。開始有學生質疑三個小時的文學考試,是不是不准喝水。初聽問題,眼球幾從眼眶鏡片,奪命而出!我高考時,寧可自己變得不飲不吃,免得上厠浪費時間!沒有學生再會花時間做筆記,書本上已印有大量的資料。老師的角色也有變化,由資料提供者變成吸引注意者。誠然,千禧年代始,預科同學已有另個樣子。

文學科至此,也開始變樣子。文學史被淘汰,文學賞析變成比較題,題目有一半以上,問的是引用的另些文學作品,而非指定篇章。老師除了出盡方法,令同學提高對各類文學作品的興趣,還要培養他們自行閱讀及鑑賞各類文學作品的能力。多閱讀則成了提升能力的不二法門。我們除了教授指定篇章之外,還花大量時間閱讀相關的作品,並作出比較。同學的答題技巧如比較方法等,均成了教授的內容。

多媒體教學興起,同學透過簡報、電影或電視片段,印象當會更深。不同的是新課程下的中文,出版社投放巨額的資金,教材方面,幾是有求必應;而身為小眾的文學,則往往需要老師勞心勞力,搜集各項有用的材料。

尤其是教創作,更全然不同了。從前擲下題目,同學自行創作的情況,已去如黃鶴。散文尚可憑經驗,其他文體如新詩等,真箇考驗個人的功力。各種各類寫作坊提供的刺激思維,動筆創作的方法,都大派用場。台灣蕭蕭的一系列「作詩秘笈」,在不少危急關頭,拉了我一大把。

新高中三三四,選修科目只佔二,修文學的同學數量大不如前,質素亦然。不少同學之所以淪入文學班,皆因技不如人,被剝奪了選擇權。教的,苦不堪言,讀的,無心向學,一直以來教的預備的,一下子全派不上用場。現在的同學,必須為他們簡化所有內容及資料,他們才有動機學習下去。

即使今時今日,我仍十分喜歡教文學。我的文學同學,有於高考摘下桂冠,繼續於大學修讀中文,也有只愛作詩全不讀書的,最終「揸兜」收場。無論如何,我都悉盡全力,讓他們在課內有所得著。十年人事,最終只有不斷調低標準,迎合「客戶」需求。

唯一安慰,可能是老師若能力挽狂瀾於既倒,仍有人因著你的緣故,愛上文學或考好文學。能否如願,真是天曉得了。

Sunday, June 26, 2011

愛因斯坦

View Full Size Image

今天,順應戩戩的要求,去了看「愛因斯坦」。芷喬看到此張相片,不禁伸出舌頭,加以模仿,弄得管理員姨姨哈哈大笑。

Saturday, June 25, 2011

給小小人上的一節課

教《聊齋》,一眾牛鬼蛇神,要學生明白蒲松齡箇中心意,又不欲依書直說,可大費周章。而且,我班中五文學班的學術水平真的是「有限公司」,吩咐他們分組看故事,然後對著全班報告,就落得慘澹收場-----連故事的關鍵內容,也弄不明白,實在難以體會內在含意。「女性形象」課題,好歹拉扯,才勉強完成報告。就只是理解內容,同學都力不從心,我的強力指引,到頭來便打擊了他們的自信,我亦深感無奈。

分組學習原本是個不俗的教法,但同學力有不逮,即使加上書內的註釋,他們仍是一知半解。若不以老師為主導,仔細解說,他們的水平仍是沒有法子理解內容。按照傳統「我說你聽」的教法,則連老師自己也覺得興味索然。縱使憑著我的三吋不爛之舌,要把故事說得天花亂墜,不十分困難,我也覺得此為下策。畢竟這樣的教法並不符合現代的教學原則,我們需要用盡所有法寶,務求令課內四十分鐘,多姿多彩,兼而有之,最好讀寫講聽四大元素,全然包涵。我當然希望課堂能符合現代教學原則,做一個與時並進的好老師。

分組報告已觸礁,怎生應付下面的課題------蒲松齡筆下的小人國呢?

我想,不如用其他文學作品的「小人」意象,引發動機,讓同學更加了解《聊齋》一書,除了鬼狐之外,也有借其他的奇人怪物,反映時代。

立即閃進腦袋的,是剛看完的《1Q84》。當中提及的小小人,不是十分理想的教材嗎?只是,三冊《1Q84》,我也要看上好一段時間,才可以完成。同學如何在不知就裡的情況之下,明白村上春樹的原意?更何況,村上春樹本身,也是一個不容易理解的作者,難上加難,同學的學習動機,肯定給我消滅殆盡。

播放松本研一的《挪威的森林》,情況或許會好一點。但我要預備的課題,明明是「小人」,課題扯得老遠,更不符合現代教學原則。

靈機一動,想起去年聖誕假期,和女兒兒子去電影院看的《借東西的小矮人》。上網找一找,有幸給我找到一段《借東西的小矮人》的宣傅片,長短適中,片末還有同學喜歡的G.E.M.出鏡,一定能收吸引注意力之效。最重要的是宣傅片中,簡略指明小矮人躲在大屋一角,以偷東西為生,代表了不能適應人類社會的發展,小矮人注定要逃離人類社會,才可以繼續生存。小矮人的象徵意義,同學可以透過電影對白,加以印證。對於了解蒲松齡的創作原意,肯定有刺激思維之效。

看完《借東西的小矮人》,再給他們看《小官人》,小官人送禮物,小矮人借東西,一取一送,都有所寄寓。同學既有興趣看《小官人》,也嘗試於文中尋找蛛絲螞跡,賞析蒲松齡安排小官人送禮情節的內在含意,正合吾意。

課堂順利完成,不過背後備課的時間,多得叫人難以置信,如果每一個課題都這樣籌備,再多十倍時間,也來不及備課。

設計課堂,並不是說說那麼簡單。

情牽媽媽心

卷改完了。一年又快終結。
今天,「蛇」了一天,沒有回校,因為沒有公務,可以放自己一天假。晨早七時,安排戩戩上學,芷喬就走到我的房間,窩在我旁邊。一心想她多睡一點,我跟她睡在床上轉來轉去。只是一旦醒了,沒有法子容易睡下來。不到八時,她已嚷著要起床。
昨晚,已跟她說媽媽今天會送她上學放學,她開心得摟著我吻完再吻。她已不只一次跟我說想我和其他小朋友的媽媽一樣,天天接送她上學。其實她的同學,十居其八都是傭工接送,其餘兩成一半是老人家,媽媽最多只佔一成。不過,小孩子的童眼童心,跟我們成人看的想的,肯定是兩回事,我全然了解。
因此,可以的話,我也會盡力的接送她。看到她那個喜形於色的樣子,已值回一切。臨入學校,不斷再問放學是不是也是媽媽「湊」。小女兒的嬌憨,真的「情牽媽媽心」。

Friday, June 24, 2011

在原野上

作曲:關正傑
填詞:林敏聰


在原野上 任我獨行 自由歲月 伴我此生

去復來騎馬 奔跑撲撲風沙 快樂無須說話

自由領域 願我獨尋 在原野上 渡過一生

我願常乘著馬 奔跑撲撲風沙 快樂無用說話

長夜是我的 知己不必怕 營幕是我的家

去復來騎著馬 牲口那怕風沙 野地遙望晚霞

這兩夜,拿了關正傑的專輯來回味一番,感覺十分寫意,心情也好多了。今晚,聽這首《在原野上》的時候,突然想起艾未未,又想起蒙古的大草原。
身是否自由,大家也控制不了,心靈的自由卻是任何人也搶奪不了。
老歌一首,感受良多。

Wednesday, June 22, 2011

熟睡的年輕女人

 
睡得真香!樣子還十分可愛。看來畢加索好喜歡這睡公主,用了許多色彩。她做的一定是個繽紛的美夢。

思悠遊: 好書推介

思悠遊: 好書推介

金鏤衣 洪戩昊改編

勸君莫惜金鏤衣
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
莫待唔識金鏤衣

Tuesday, June 21, 2011

唱遊

哥哥背唐詩時,芷喬在旁「唧唧復唧唧」。《木蘭辭》是她的至愛,一直以來,唸唸有辭。戩戩小時候,也愛《木蘭辭》,曾在幼稚園的表演中朗誦此詩,都算技驚四座,引起哄動。
芷喬才沒有這些表演慾。她的表演慾只限於在家裡的大鏡之前搔首弄姿,連爺爺嬤嬤發現她手舞足蹈,連番稱讚,她也一溜煙的跑開,省得和大家交代嘻笑。
芷喬背詩,到了「阿爺無大兒」一句,總愛跑到爺爺面前,大聲喊出來,然後倒在爺爺懷裡,兩爺孫笑個天翻地覆。即使沒有人刻意為她解詩,她背著背著,自自然然便會知悉此句之玄妙-----跟爺爺有莫大關係呢!這正正便是我們常說的「語感」。對這些文字產生感覺,才可以有機會學好它們。
芷喬仍不能完整的背上整首《木蘭辭》,中間間有「脫腳」。我倒不是要帶她巡迴賣藝,只是旨在訓練她的記憶力及語感,於是,與戩戩跟她一塊一邊背誦,一邊「攪鬼」,又跳又鬧,開心熱鬧得不得了。
或許她不能上台表演,但敢情《木蘭辭》給她的,一定是一段美得很的童年回憶。
正如我至今仍記得窩在爸爸的椅子旁「明月出天山」一樣。

《唐詩三百首》

戩戩考畢期終試。心情大好,天天看「衛斯理」,百看不厭。
現在,他正在中「衛斯理毒」,此毒唯一的解藥,就是迅速的看完衛斯理的所有作品,就如他之前看的「Q版特工」及「嘉薰醫生」系列一樣。只要他速速完成此系列,便會再找新寵。
曾幾何時,我們小時候,也走過這樣的路。那些「衛斯理」、「瓊瑤」、「亦舒」,便是這樣看回來。
這便是年少了。
當然,做父母的,怎也想他再上層樓。學術上是否原地踏步,我看的從不是他的分數及名次,反而他的視野及求知的心。
於是,要求他拿著《唐詩三百首》,每天背一首。五絕篇幅短小,以為一定是他的首選。怎料他前幾天忽然背上「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埸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今天,他背了「青山環北郭,白水遶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問他為何要選此首,不選簡單的五絕?他只答了二字:「喜歡」。
不要管教育局的多少範疇共通能力,中文的語感是用日積月累去堆積而來。「扑扑齋」使用的古老方法,世代相傳,古人的語感卻是最好的。

Sunday, June 19, 2011

清時有味是無能,閒愛孤雲靜愛僧

《將赴吳興登樂遊原》 杜牧
 清時有味是無能,閒愛孤雲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樂遊原上望昭陵。


 最有味,是無能,但醉來還醒,醒來還醉;
 本不住,怎生去,笑歸處如客,客處如歸。
                                   ----梁啟超贈友蹇季常

Thursday, June 16, 2011

我的4A

周記有感

改改改,進入改卷季節。趁著卷與卷之間的空檔,改了敝班的一叠周記。這一叠周記,已是五月時收的,那時我跟他們說這是我們今年的最後一次周記,是本年度的一個小結。結果,他們不少就借此為他們今年的一切,作一小結。
作為他們的班主任,真的好開心,他們實在是很乖很乖的孩子。我教書多年,做好班班主任的次數,卻寥寥可數。當然,是不是好班,本來便不是什麼大事,只要大家開心相處,自然什麼問題也沒有。但是,如果要對學生有一些學術上的要求,希望他在們在學業之上,有所進階,教好班自然較容易有得心應手之感。
而這一班,除了好成績之外,品性十分純善,同事對他們的評價也十分好,因此,我做了他們的班主任,真是十分幸運。
改著他們最後一次周記,心中好生感動。入行二十年,他們將會是我做最長久班主任的一班,慶幸這三年可以與他們一起度過。

Monday, June 13, 2011

我是誰?

村上春樹在《1Q84》中引述的小故事:
一個人到了貓之村,發現那裡沒有人,只有貓,晚上,所有貓會外出活動,上酒吧、唱歌、跳舞……那人十分害怕,東躲西藏,擔心貓兒發現人類知悉牠們的秘密時,會先下手為強,決定立即離開。好不容易,等到一班火車到來,但車長沒有停車的打算!火車緩緩入站,車長慢駛,打量一下月台,便鳴笛離開。那人在月台上發狂的揮手叫喊,車長只是冷冷的瞧了他一眼,火車便在他的力竭聲嘶中,揚長而去。那人傻了眼,正不知如何是好之際,驀地看到自己反映在車站月台玻璃窗上的影子------貓,不知從何時起,他已變成一隻貓。

看這故事,心有餘悸。三冊《1Q84》,最觸目驚心的一段,便是這故事。那種悸然,久久不能揮去。到底我們都是貓之村中的人類,孤獨且迷失。如在圍城,想逃出去,折折騰騰之下,卻依然逃不出一個所以然。

到底我是貓,還是貓是我?

Tuesday, May 31, 2011

故事小精靈

芷喬愛聽故事,天南地北,古今中外,大小童話,都已跟她說過。跟戩戩小時候一樣,晚晚我們也喋喋不休,滔滔不絕的說故事。
中華五千年,戩戩都全聽過。芷喬連《西遊記》、《紅樓夢》,都略有聽聞。於是,胡縐也成了故事的另一個重要貨源。真希望有時間寫下這些故事,我確信是童書的好材料。
臨睡前,躺在床上,芷喬仍在喃喃自語。經過房間門前,細聽一下,原來是說著平日她聽來的故事的簡化版。見家長時,老師說她和班中的女孩都愛自言自語,三五個女孩坐在一塊做手工,人人都在自說自話,有時在說故事,有時在邊做邊旁白,場景異常有趣。
故事人生,我們的一生,不也是一個又一個的大小故事,連組而成?有時是喜劇,有時是悲劇,旁人聽來,可能只是一則別話,自己看來,卻是驚心動魄,生生世世。
但願孩子一生擁有快樂開心的大小故事,為人生塗上斑斕色彩。

Monday, May 30, 2011

意難平

因退修問題,我的4A孩子不開心。他們都是勤力的好孩子,是以有點心疼,不想他們做出不理智的決定,影響了將來的前途,因此,在課內花了時間跟他們分享了自己做學生時的點滴。
雖然說得十分理智,請學生不要因著老師的關係,窒礙了學業的發展,但潛台詞那一句,老師也明白「到底意難平」,只是沒法子說出來而已。
不明白為什麼為師的,怎可以不多盡一點心,讓學生在最理想的環境之下,得到最好的教育?同學自甘墮落,我們還可以有藉口不去克盡己任,有藉口推卸責任,同學孜孜不倦,努力向上,不是應該為他們鼓掌喝彩,並且在旁拉他們一把,令他們「使命必達」嗎?
同事爭教好班,我也可以理解,雖然爭來爭去,有些討厭,但總比給你一班好班,你也棄如草莽好得多!
我叫學生禮貌一點向老師反映意見,他們說老師叫他們做好自己本份才說,不要那麼多主意。
我做了一件教了二十年書都沒有做過的事:去了跟校長說了這番話。反正我已算是「老鬼」,膽粗粗的,不怕人家怎看我,又無欲無求,不能將孩子的前途斷送。他們自己不爭氣,大家沒話可說,但老師有虧欠他們的話,就怎也不行。
成人有時真的十分討厭。

Tuesday, May 24, 2011

馮家有喜

小時候,有點害怕跟爸爸回鄉。路程遙遠,異常辛苦,不在話下。沒有什麼歸屬感,倒是真的。我不是生在那兒,當然沒有歸屬感。爸爸則不然。中山是他的出生地,也是他童年及少年時代度過的地方。他回到鄉間,人也變了模樣似的,無論回鄉次數是否頻密,他一踏入林邊塘村,連臉上神色也截然不同,這是我很小時,已留意到的狀況。
大抵兄弟一塊成長,縱然分隔異地,不少地方仍是不謀而合。我們每次回鄉,大伯父可能都整日忐忑,坐立不安,人也換了樣子。總記得爸爸總愛問我,是否記得故鄉的環境。我答不記得也不打緊,到了附近,自然懂得回「祖屋」的路。不是因為我記憶力特別好,而是大伯父每次都會蹲在「祖屋」轉到大路的大樹樹頭,等待我們。腦海之中,還有車子走過,大伯父的身影劃過眼底的景象。接著當然是大喊「停車」,爸爸旋而便率先下車,兄弟相認。爸爸事事都以我們為先,要爸爸率先的放開我們,不是易事,但回到林邊塘,爸爸就會一馬當先,跑得老遠去找大伯父,這些影象,至今仍盤於腦內,歷久彌新。
媽媽跟隨姑姐回鄉喝喜酒,結婚的是大伯父的長孫,是長房的長房,馮家的嫡孫。我的祖父是長子,大伯父及最年長的堂兄光哥哥,是嫡傳。而今光哥哥的兒子玉潮成婚,實是馮家的大事。聽聞連遠在廣州的親人,也回鄉赴宴。大伯母也親電媽媽,力邀回鄉。媽媽說她帶著爸爸的相片回去,還了自己及爸爸的心願:看到長房的孩子成婚。爸爸曾說,大躍進時代,大伯父要結婚了,祖母一紙下令,二姑母和他在香港即去典去當,拿著全副身家回鄉給大哥娶嫂嫂。兄弟姊妹情份,就是在異常困難的環境之下,牢牢建成。爸爸有份參與玉潮的婚宴,一定緊張得「率先」回去。

Monday, May 23, 2011

童言無忌

有一天,芷喬戩戩跟我在討論死亡。芷喬問我公公死時,我與哥哥是不是都十分幼小。我解釋哥哥十分小,只有一歲多,媽媽當然不是一個小孩。幼小的喬喬其實沒有什麼概念,她續問他日我和爸爸老時,一百年後,是不是都會死掉?戩戩在旁算算算,發覺一百年後,連他的兒子也可能七十多八十多歲,大有機會都不在人世了。爸媽戩戩芷喬大概都已不在人世了。芷喬又問會不會兄妹二人比我們夫妻二人早死?我半認真半說笑的跟他倆說一定不可以比我們早死。爸媽老幾十年,應是我們早死。說罷更要他們應允,方肯罷休。芷喬頓了頓,突然提議不如一齊死,小小心靈大抵認為這是最好的結局。哥哥在旁笑得打跌,我則想到「一鑊熟」三個字。想來竟有點黑色幽默。
忍俊不禁之餘,不忙說句「大吉利是」。
人間悲劇在小小孩童心目中,原來是最理想不過,且看用什麼角度去看。只是要人跳出思考的固有模式,其實一點也不容易。佛道之生死觀,往往便是教我們跳出來。兩兒之母的我每看到喪兒之痛,都忍不住淚潸潸。老公說我當了人母後,感性了許多,總是代入角色,不能自已。要我體會生死循環,既始亦終,或順應大道,泯滅生死,面對孩子,我暫時仍沒有這胸襟。是的,我跳不出。面對孩子,我跳不出。
畢竟,已身在天堂裡,才會對遇上的人說過的話,有棒喝之感,否則,人不免仍在人間的情情愛愛中打滾。情願也好,不願也罷,都是沒有睿智作出改變。

Sunday, May 22, 2011

紅雨

紅雨。
外面正在風雨大作,雷鳴,電閃,是大自然的驚慄交響樂。
但願紅雨維持到明早。
大抵是所有莘莘學子及「辛辛老師」的期望。
我不認為自己是個懶惰的老師,但我實在覺得突如其來的假期,對大部份人來說,都是意料之外的驚喜。
有一回,我們學校有假,早上烏天黑地,戩戩一早醒來,第一件事便是開啟電視,看看是否「紅雨」。他口中唸唸有辭,期盼著天降大禮,芷喬問「紅雨」會怎樣。我擁著剛張開惺忪眼睛的女兒,告訴她紅雨哥哥便不用上學。結果,只有「黃雨」,戩戩嗚嗚不絕的背著書包上學去。妹妹得悉自己不用上學,開心得摟著媽媽,倒頭再睡。
香港人真幸福,不測風雲帶來的,只有意外之喜。反觀世界各國,大自然的不仁,帶來的往往卻是生靈塗炭,滿目瘡痍。
因此,即使沒有溫總在宮城的感慨,我們也當常常自省,別身在福中不知福。

Sunday, May 15, 2011

瓊瑤的愛情世界

更正啟事:上回不知為什麼,會將《星河》說成是瓊瑤的第一本小說。
其實,瓊瑤第一本的長篇小說是《窗外》,題材是師生戀,後來搬上了銀幕,由林青霞擔綱演出,造就了這位台灣第一美人在娛樂圈的地位。林青霞也造就了瓊瑤的愛情王朝,上了大銀幕的瓊瑤小說,女主角除了林青霞外,還有甄珍和林鳳嬌。男主角則是秦漢、秦祥林。
香港的電視,也有拍《心有千千結》和《煙雨濛濛》,主角是李司棋、李琳琳、石修等。
以上的我都沒有怎看,倒是因為知悉有原著,沒有機會看戲,便拿原著看。
江山代有才人出。六十七十年代的林青霞、林鳳嬌,轉眼就青春不再。瓊瑤的戲在電影方面,也開始沒有票房。於是,她轉戰電視,劉雪華、劉玉婷、馬景濤等,就是電視上的主角。九十年代末,還有「標尾會」的《還珠格格》,紅了趙薇、林心如、范冰冰,男主角有古巨基、蘇有朋等,紅遍了整個大中華。不過,我已是不看瓊瑤的年紀了。
自《星河》始,瓊瑤的書一直影響著我,雖然四十來五十本作品,一兩年之間,已全看完,但她的愛情故事,對我影響其實甚深。最大影響的還是我對中國文學的興趣,她書中引用的唐詩宋詞,令人神往,看畢,我便上圖書館找原詩,興之所至就背下來,文學根基就如此培養。有時,書中有趣的打油詩,也會背下,聊以自娛。她書中的才子佳人,不少也是讀中文系的,於是,我又對大學的中文系起了莫名的好感。而心中不時也想,長大後,我也要寫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也要做作家。當然,多年之後明白她那些小說,只是煽情,才不叫感人,這又是別話了。
中學時,宏願是長大後,有一個屬於我的書房時,我會將瓊瑤所有作品買下,順序排列書架之上,想想也心為之神弛。結果,高中之後,我從沒有重看她的任何一本作品。有時想,以前覺得很精彩的《煙雨濛濛》、《船》等,應該仍可一看。但可看的實在太多,似乎花不了時間重溫那個可能不再美麗的舊夢,好的,還是留在回憶中,較為適合。

Wednesday, May 11, 2011

少年看書

小四五時,在看什麼書?
昊現在最愛《哈利波特》系列、梁科慶的《Q版特工》系列,以及衛斯理。小六的姪女和昊的小六保姆車友,則在看金庸了。
我小四五時,開始跟哥哥到屋邨的小童群益會圖書館看書,小學也有圖書角,可供借書。我看了許多民間故事,如廿四孝、白蛇傳、梁祝等,後來,又看了許多翻譯小說,較有印象的是《三劍俠》、《聖女貞德》及《基度山恩仇記》。那時覺得十分好看,因此即使又厚又滿是文字,沒有插圖,也甘之如飴。看過幾十年,現在再問我箇中情節,已不甚了了。只記得故事梗概,而且知道十分精彩,少年的我看得入迷。至於金庸與衛斯理,則在中學才開始看。比起我現在認識的孩子,慢了一點。
小六開始,便跟別人看瓊瑤了。第一本是《星河》,好像也是瓊瑤的第一本長篇愛情小說。為什麼開始看瓊瑤?誰介紹的?那時看書,從沒有人介紹,看到《星河》的書名,覺得很美,封面亦美得可以,至今我仍記得,有紫藍色的封面,一個美女仰著臉,長長的秀髮揚起了點點星塵,於是便拿回家慢慢品嘗。期間還看了不少海辛的作品。那時不知海辛是誰?只知他寫了許多窮人的故事。近日看報紙,得知海辛死了。報稱他是香港第一代的本土作家,寫的多是低下階層的生活。想不到誤打誤撞,我也見證了香港文學其中一段的發展。

Tuesday, May 10, 2011

英文小說

想看一本書,名叫《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英文版七十多元,加上折扣,應可以不用七十,即可看到。但中文譯本,居然要一百二十多元!幾一本等於兩本,實在昂貴得叫人咋舌,心想,不想看原版也不成了!既較得神髓,又可以省些金錢。或者乾脆來個國內版,只是一向對購國內版的門路不甚熟悉。網上購書或專營國內書的書店,都不太熟悉,到國內親購,則大費周章。況且,閱讀英文對我而言,困難又不是太大,看來真的不該看譯本了。
看英文本最得心應手的一次,是看《不存在的女兒》,感人之處,真令人愛不釋手。結果,就如看中文本,三數天之內,我便「追」完。合上文本,幾番低迴。
看《暮光之城》,則「看」了半年,愈看愈不想看。人家說是矚目的青春小說,呵呵呵,原來我一點也不青春,我真的覺得悶得可以,單是男女主角校園你追我逐的愛情橋段,已足以叫人睡醒再睡,「拖」那麼長,真難熬!幾經艱辛才看完,幾乎撃退了我看英文小說的信心。
正在強逼沉迷衛斯理的昊看Roald Dahl,希望能培養他看英文的習慣,且看能否成功。

米田共



動物的米田共,自有用處,台北動物園便是如此告訴孩子。

Monday, May 09, 2011

母親節

家中一直也沒有怎去慶祝母親節,總覺得這些是商人用來攢錢的技倆,是另類的鼓吹消費。我沒有特別為母親甚或父親慶祝什麼爸媽節,雖我自忖十分孝順。情人節收不到花束?大抵找的一定不是一個好情人!當感情建立在物質之上,人與人的關係就古裡古怪,再不純正。
不過,話又說回來,感情不靠外在物質作一表達,又會顯得虛空蒼白。「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我愛你有幾分?我的心也真,我的情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都要譜成曲譜,填上歌詞,愛在心裡口常開,天天唱著令人心動的樂章,情感才來得惹人羨慕。
因此,媽媽節滿街媽媽拿著花束,昂然闊步,都是因為愛來得引來艷羨目光。這樣的愛,何止不蒼白,還色彩繽紛,兼而有之。
我的母親節晚上,如常致電母親,與她閑話家常十來分鐘,東家長西家短,嘻嘻笑笑,其樂無窮。十四年來,每晚的九時約會是我與父母的愛情密碼,不見得空虛,卻亦不是花樣斑爛,燦然矚目。我想我的爸媽絕對知道我是孝順的,儘管我由小至大,都好似沒怎去跟他們慶祝爸媽節。

Thursday, May 05, 2011

幪面之人

沙士之後,都未嘗與口罩脣齒相依的度日,一直以來,身體總沒大恙,故需要蒙面度日之日子,委實絕無僅有。
今周咳嗽,無從選擇,要跟口罩互相依持。對著懷孕的同事,對著不停默默忍受課室幾許風雨的同學,還是戴上口罩,較為心安。
還記得沙士年代,覺得戴著口罩講課,是苦差中的苦差,人中的汗水,幾貼著口罩,令人渾身不自在。咀巴不停說話,水蒸氣冒上眼鏡片,模糊了視線,帶來了另一重不安。
當然,不自在和不安的,還有口罩下掩遮不了的慌亂的心。
今日戴上口罩,心情竟迥異。沒有不安,有的只是心甘情願,誰叫自己成了帶菌者,總不能不忌不憚,肆意散播細菌。人少我又不說話時,會展示真面目,一旦到了課室,立即口罩示人。聽電話時,我也即時蒙面,省得殃及池魚,令其他使用公用電話的同事加重了被傳染的風險。也許天氣不熱,昔日口罩帶來的不快回憶,竟全無重演。今日戴上口罩,只彷如加上一重保安功夫,讓自己的心安定了不少。
是八年以來,心境變化了?還是時移勢易,什麼也變化了?
有點後悔沒有在台北買下那些花般模樣的繽紛口罩,那時候想,使用布造口罩,縱然較為環保,但我甚少有需要,買下就環保成了浪費。台北人不只駕摩托,日常生活,亦不忌諱戴上口罩,故口罩的花樣,如女孩臉上的化粧,真箇叫人目不暇給。
或許真的應跟芷喬一樣,買一個布口罩。儘管我不會買一個「大頭熊」!

Saturday, April 23, 2011

飛飛飛,今次應該成功赴臺吧。

愛漫遊

放假。
開了電視,漫無目的的按著遙控器,不知怎的,按了亞視高清台,看到一齣旅遊節目,名叫《火車愛漫遊》,節目主持人是一個帶著一點東方血統似的法國女子,她帶著攝影師,沿著世界各國的火車車軌,漫遊世界。
跟著她,心兒漫遊至世界各地,好一種浪蕩的感覺。
怎可以帶著一顆浪蕩的心,安守在一個固定的地方?
這是我近來常常掛在心頭的想法。
總希望將心中想的,全然發放在天地之上,一任腦中澎湃的思緒,遨遊天下。
可以,首要條件是人是精神充沛的。
近來實在好累,累得什麼也幹不來似的。
人到中年,體力真的不如前。是時候加以取捨,才可以下決定。如要浪蕩,就必須放棄安定。選了安定,便注定浪蕩不起。
是的,付不起代價,就不要貿然決定。

Wednesday, April 13, 2011

我是洪芷喬

芷喬無端懂得寫自己的名字!
縱有少許錯誤,字型有點怪,但以四歲小兒來說,已令我十分驚喜。尤其是我本來就沒有特別教她學寫自己的名字。和戩戩那時一樣,我沒有揠苗助長的打算,就讓他們學回他們年齡該懂該學的知識,我沒有令他們比一般孩子快走一步。
芷喬卻在哥哥的指引之下,學會了寫自己的名字。
戩戩還去教仍在高班的表弟背乘數表和除法!比我們任何一個成人都要進取!
他問為什麼幼稚園的老師收了學費,卻來來去去也是教相同的東西?典型港人心態。我告訴他循步漸進,他卻認為老師應再多教一些。
貪多務得,可能不是好事。不過,看到小兒互相學習,感覺十分有趣。戩戩幼時,一切都是我們倆教會他,沒有多大感受。現在,芷喬無端又懂這又懂那,好像很神奇。
孩子的互動,效果真令人意想不到。

Sunday, April 10, 2011

滄海桑田

小時候到流浮山,幾乎和「上大陸」無異,登山涉水,大巴小巴,由早上直到中午,真的考驗耐力。對親人少一點親暱,都容易在「行行重行行」的車程之中,消磨了探親的壯志。
不過,父親與二姑母的感情,非比尋常。我們自小已沉淫在姑母的溺愛之中,也對她親厚,每隔一兩個月,入流浮山則成了必然之舉。
早上,吃下簡單的早點,便出發到荃灣地車站乘巴士到元朗市中心。那長長的人龍每次都叫人望而生畏,但畏與不畏,都沒有多大分別。我們都必須在人流嚇人的地車商場輪候良久,蜿蜿蜒蜒,才可以順利乘上巴士往元朗去。屯門公路未建成時,青山公路總叫我聞風喪膽,手拿著塑料袋子,心想今回要捱暈車及嘔吐之苦了。屯門公路建成之後,花費的時間有沒有少了,小孩的我真是不甚了了,倒是又長又直的公路減了暈車之苦,則是鐵一樣的事實。而且,屯門公路沿路風景壯麗,一望無際的大海一直伴隨左右,習習海風從車窗之外源源吹送,箇中的心曠神怡,倒是空調汽車的乘客永遠無從體會的。
到了元朗,都已近中午,我們通常會到大榮華酒家附近用午膳,才再乘綠色小巴到流浮山。也許外出午膳到底也是花費不菲,印象中年初二就一定會先到市中心用膳,其餘時候,都會在洪水橋下車,再轉乘巴士到流浮山。第二個方案縱然實行較多,如今想來,竟記不起中午的一頓,如何解決?總之,折折騰騰,到達流浮山姑母的家,已是中午以後的事。
二姑母早在滿地可開奧運會那一年,已遷到流浮山。我還記得我在流浮山某間海鮮酒家的電視,見證了羅馬尼亞的歌曼妮芝,拿了一個體操項目的「十分」,小時候,並不知那是歷史上的第一個「十分」,只知整個酒家的人都在翹首,異常哄動。
姑母夫婦在那兒經營磚厰,堪說「老闆」階級,生活自比我們較好,因此,每次探訪,姑母總會找一些藉口,給我們零用。姑母的家,佔地廣闊,小孩子除了坐在屋內,也可以到屋外的空地跑跑跳跳,住在屋邨的我們,自是十分新奇。又養黃狗,又種木瓜,小孩豈會不覺自己到了另個天地?
到了四五時,我們便會吃晚飯。幼時,姑丈多會先買下材料,再由爸爸下廚,飽吃一頓海鮮餐。後期大抵姑丈的生意蒸蒸日上,我們多會到海鮮酒家吃飯去。吃罷不足六時,我們便須打道回府,因為回到家中,已是晚上八時多了。交通時間,真的叫人汗顏。
我畢業之後,瘋狂玩樂了三數年,印象中少到了流浮山探望姑母,然後,她仙遊了。最後一次見她時,她吩咐我別再貪玩,要「拍拖」談戀愛了。那時候我想笑,覺得姑母真古老,但又十分窩心,這是異常貼心的叮嚀。姑母離開之後,姑丈的家庭結構起了基本的變化,我們再沒怎去流浮山了。
如果姑母仍在,乘西鐵往流浮山,一個小時已可以直達。
滄海桑田。

Saturday, April 09, 2011

補課天

今天,一早便起床,要回校補課去。星期六仍要上班,不見得十分愉快,然而,也無可無不可。儘管心中未必認同有需要,這個大趨勢依然席捲整個教育界。人人以時間換取成績,即使換不了,也有理由告訴江東父老,大家都已盡力而為,無法投訴吧。這是大洪流,同意否,早已不再重要。
教的愈來愈功利,毋怪學的也只會事事看著分數。求學不是求分數,連教育當局自己也不相信。
不過,星期六的早上,又別有一番寧靜。先到「大家樂」喝一杯咖啡定一定神,再慢慢乘巴士回校。沿路少了平日的緊張,換上了點點休閒的步伐,連自己的腳步也彷彿輕快起來。
上了兩個小時課,在教員室多改一會兒習作,便打道回府。戴上隨身聽,沉在角徵宮商的美妙之中,一切也似來得不再重要。十一時多,天一片湛藍,覺得天尚早,卻已完成工作,心禁不住暢快無比。
沿路回家,故意守候中午回校活動的兒子,在天橋俯看他充滿自信的回校,心忖兒子真的長大了,已能自行回校,不用家人寸步不離。這是序幕,一兩年後,他開始有自己的社交,事情又會另有發展。
十二時許,回到家中,小女兒依在身旁訴著相思之苦,星期六的早上,真的又寧靜,又溫韾。

Wednesday, April 06, 2011

外遊

四月天。
仍在吹著寒風。
本來,喜孜孜的計劃四月下旬到北京一遊,但好事多磨。先是日本大地震,福島核電洩輻射,那周本已準備訂票的我們,立即停下來,看看事情怎去發展。過了兩周,形勢又有變,核電輻射沒有影響中國北部內陸,但妹妹的咳嗽卻一直耽延著,情況時好時壞,難以作遠行決定之餘,更得知北京刮起沙塵暴,最不利於氣管不濟的妹妹。
於是,事情又擱下了。
上網看看,竟沒有什麼地方夫妻二人都想遊覽。遠的,不想去。近的,提不起勁去。結果,又決定到台灣去。
現代人真幸福,雖然世上仍有許多地方我沒有涉足,但是原來要找一處自己十分想遊覽的地方,已不大容易。直至今天,我想到的地方,似乎都已遊過,餘下的,能得以一遊,固然不俗,即使暫時去不成,關係也不大。
想想也覺得應該心滿意足。
不過,若可以去尼泊爾、印度、蒙古、西藏、新西蘭......我也無妨。:)
人心不足。

Tuesday, April 05, 2011

《紅樓夢》

為了教《紅樓夢》,在網上找了一段大陸拍的新版《紅樓夢》來看,覺得比不上八十年代那一齣。「新不如舊,人不如故」,看來我老了,一味「懷緬過去,常陶醉」。八十年代的《紅樓夢》,曾叫我神魂顛倒,一下子那麼多的工筆美女從國畫之中走上熒幕,簡直是驚為天人。除了寶玉相貌略遜之外,選角方面我真的認為無懈可撃。八十年代的節奏及化粧,無疑有點落伍,但風味方面,我覺得頗能抓著原著之神髓。
可是,今天的同學一見落伍的化粧,已不欲再看。播放較時尚的新版,他們倒顯得受落。在我看來,選角方面,那些女孩的樣子,都顯得有些平凡,最少不可以令我心動。當然,佈景方面,真見大大進步。對於渲染榮府的繁華,這是有利的條件。
我和學生屬兩個相距十萬八千的年代,大家看的不一樣,實是正常不過。
正如每個年紀看《紅樓夢》,都叫人有新的一番體會。
因此,這是我每隔數年便會重溫一次的作品,每次一看,都可以低迴不已。
奇書便是奇在這裡。

Sunday, April 03, 2011

色彩?

又一周。
今周只上四天學,有一天清明節假期,但星期六要回校補課,即是都是五天工作。
當然,這個第五天,只是工作兩個多小時,跟平日仍是有所分別。
生活的齒輪如常的轉轉轉,真渴望有個小巫婆,拿起神仙棒,變變變!然後,生活七彩繽紛,兼而有之。
實在看童話看得太多了,昨兒陪女兒看《睡美人》,那三個胖乎乎的小巫婆,為了保證公主的安全,十六年以來棄用魔法,徒手帶大公主,避免惡毒巫婆發現,對公主不利。然而,公主十六歲生日時,她們為了給公主弄一件晚裝,製作一個大蛋糕,終於用了魔法,公主的行蹤隨之敗露。
要繽紛就要有魔法相助,否則生活就只是生活,怎也不會顯得特別繽紛。
舊生來訪,羨慕我們的工作滿有意義,他認為自己只是商業社會中的一枚棋子,工作的目的,漸漸只成了換取生活的所資。
我們又何況不是?尤其是在這個愈來愈苛刻的社會中,人人都似一腔怨憤,欲發無從。
生活怎能繽紛?實在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課題。

Sunday, March 27, 2011

哀哉關東地震

近幾年,因為子女年幼的緣故,出遊的選擇,多以舒適、方便、清潔為準。日本,成了自然之選。想不到,今天的日本,竟遭逢大劫。我跟兒子說,可能很久很久之後,我們才會再到日本了。他喜歡日本的動漫世界,聽我這樣說,不無嘆息。
我也有點嘆息。我們不出遊日本,自有其他旅遊地點可以取締,生活,不會因為不能到日本旅行而有所改變。我仍然可以在網上收看我喜愛的日劇,喜愛的木村拓哉,但日本人呢?面對的才不止於此。食物食水的污染,輻射的遺毒,經濟的破壞,災後的重建,還有不穩定的數個火山......凡此種種,形成的壓力可謂不少。這個民族,毋怪常以遷居其他星系,地球毀滅,地球污染等作為戲劇動漫的主題,生於憂患,到底是意難平。
我曾想過到仙台,可以到松島餵飼海鷗,關東地區,仍可一遊。如今,即使再往日本,想也沒有興味再到仙台了。祝福關東的災民,早點安頓妥當,重新過回正常生活。

Tuesday, March 22, 2011

莊子與洪強

無用之大用,是今天文學課的課題。
由無用之大用,回應整篇《逍遙遊》的主題---真逍遙。只有勘透所謂的「用處」,才可以突破世俗的觀念,做到精神上的真正自由。
談何容易?
更多時候,是我們甘願被束縛,甘願受桎梏,即使可以選擇,我們也會保守的選取固有的路,於是,自由則成了奢侈品。可望不可即。
尋找屬於自己的自然大道,說說當然堂皇,只是能令自己的形神都可以解放的自由大道,究竟可以往哪裡找?莊子曾說道往往就是在最微小、最低下的地方,每下愈況,道就在那裡。十分抽象,屬於我的道,到底往哪兒找尋?
道生一,一元復始,萬物應運而生。到底我的道在哪裡?
惹人深思。
p.s.「四十年輪」張振興的多媒體藝術展,令我好生感動。因為兩個小兒的緣故,我在藝術家洪強的「道道生一,字字萬物」停了許久,看著指尖觸撥著字體的筆劃,彷彿有所感悟。字字萬物,倉頡當年造字,「天雨栗,鬼神哭」,是慶幸從此生命截然不同,還是告訴天下,人類憂患源於此?
只看了兩個展品,另外四十個是怎樣的?(洪強只將作品的四十二分之二,拿到場地展出。)

Sunday, March 20, 2011

SMAP 首支中文作品【世界上唯一的花】

送您一瓶小紅酒

霧雨翻飛,天氣微寒。總是在點點春意,縷縷料峭之間,想起前塵的種種。塵,著了水,便不會隨風而逝,或者,逝去與否,本來就是沒有什麼重要。人,看得透,什麼也不重要。
如何看透?總覺加點酒意,世事會看得很深很透。當然,純粹主觀,沒有客觀事實的任何根據。只是透過酒色的調和,世界彷彿變得更美。世界更美,人,自然也看得更透。
今年,送您一瓶小小的紅酒,讓我們把酒言歡,讓暮春三月的淒淒迷迷,更加淒迷。我們會不會借著酒紅,張著半睡的眼,一塊說說天,談談地?然後看看新聞節目,翻翻新聞紙,品評世事。再不然,您在看多年來至愛的小說,我有搭沒搭的在旁插科打諢,都是這個如煙如霧的日子中,可堪記取的片段。
送您一瓶小紅酒。讓我們淺斟低酌,拋下了塵俗的羈絆,真箇可以盡情一喝了。

Thursday, March 17, 2011

心內不安

心內不安,是以多日沒有留言。女兒抱恙,小小人兒卻異常乖巧,要吃藥即吃藥,要戒口即戒口,唯一心願只是與媽媽一起睡,令人心痛。幼稚園的活動,全無份兒,還會跟老師說咳咳媽媽不許出席。
當然,往好處想,幸而只是小事,儘管拖拉了很久,都是小毛病,應大大慶幸。
但女兒兒子的病痛,真是我的「死穴」,令我心緒不寧。
恨不得天天不上班守著女兒。
這想法近來總縈繞心頭。
那邊廂,一看電視,心情沒法好上來。天有不測之風雲,老生常談,只是又再一次看到天地不仁,心中總是十分不安。
大水無情,輻射更甚,人類要文明,卻是同時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再想下去,準成了哲學問題,或是三流科幻電影及小說的主流意識。

Thursday, March 03, 2011

齊桓晉文之事章

「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及陷於罪,然後從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凶年免於死亡;然後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

「今也制民之產,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

「王欲行之,則盍反其本矣: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二千多年前的《孟子》,今日看來,竟予人不謀而合之感。有仁人在位,會令百姓陷於羅網中嗎?如能為民制產,百姓生活安穩,才會有閒暇去「治禮義」。孟子懂得叫齊宣王授田、教導百姓務農飼養牲畜來製造財產,從而令他們不飢不寒,天下大治。為何我們的政府只會以派錢這個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一個全無計劃遠景的政府,如何令社會大治?一般百姓沒有恆產自然沒有道德之心,自然會「放辟邪侈」,無所不為,所以才須餵飽他們,這樣才可以施行教化。孟子如在今日,一樣會討厭暴力,一樣會宣揚教化,但他更會體恤百姓,設法為民制產。是不是呢?

今天,我就是跟學生說了這一些。

Sunday, February 27, 2011

強人媽媽

上個星期,是我校的家長日,朝八晚六,不謂不辛苦。辛苦過後,卻讓我有點感慨。
我班有好幾個同學,都是媽媽一條身,撐著一頭家。有是丈夫病重,有是夫妻反目,有是丈夫身故,有人夫妻離異,更有夫妻關係,名存實亡。都是由一個女人經濟精神上,支持著一家大小。
有點兒感歎,女性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該擔當一個怎麼樣的角色?我們一般都以為現在是男女平等,老實說,我常常都覺得我們生長在一個男女角色沒有多大分別的社會,即使我生了兩個孩子,我依然覺得工作上生活上,我也是和男人一樣,沒有什麼特別的限制或顧忌。
但漸漸的,我開始認為媽媽或妻子的角色,原來真的給了我一些特別的意義。即使實際上的生活影響不大,心態上我真的有了一點不同的看法。
看到我班一眾強人媽媽,我由衷敬佩。尤其是我班是精英班,基本上孩子都較為「平頭整面」,更見那些媽媽真的盡了很大努力,為她們的家庭付出一切。當然,我不是說孩子學壞了,父母應付上全部責任,但作為一個一身兼兩職的媽媽,路一點也不容易走,而她們真的走得十分不賴呢!
默默致敬。

Wednesday, February 16, 2011

順其自然吧!

學生寫了一篇周記,稱不知未來的自己,會是怎生樣子,心中有點好奇,渴望快一點知道將來的人生路,會該當如何。
看罷,想起Doris Day的一首老歌:Que Sera Sera。走進Youtube,旋即找到各個不同畫面片段的Que Sera Sera,我找一個有趣的,轉貼在「面書」和部落格,然後列印歌詞,貼了在學生的周記簿上。
那個亮晶晶眼睛的大男孩在周記上的提問,竟意外的和歌詞脗合非常,於是,唯有以歌會友,順道給學生們一點文化灌溉。
我小時候,有沒有對未來有所臆測?老實說,小時候已是很久很久之前,真的不太記得了。有少許印象曾想像自己未來的職業,小學時想當唱片騎師,因為天天伏在收音機前《青春交響曲》,又或是做廣播劇配音員,因為最愛下午時份的《悲歡離合》,還因而認識了岑凱倫及嚴沁,去了圖書館朝聖膜拜之餘,仍在高小,已見證人間種種情愛。
初中時候,格調提升了。愛好寫作,喜歡歷史,我就想當記者。我還想當作家。那時候迷上了金庸、倪匡、瓊瑤、亦舒,一心要寫比寶島愛情小說女王更真摯感人的天下第一愛情故事。
做老師?真的到了畢業之時,才認真去想。
做人妻子做人媽媽?更沒有細想。少年時代,只會渴望愛情的蒞臨,會否開花結果?基本沒有怎去考慮。加上我也算相當年紀才遇上老公,我有想及的倒是如果一直小姑獨處,我會不會年復一年的教書下去?還是儲一筆金錢,到外地遊學去也?我曾做白日夢,想像孑然一身時,我不會在一個固定的地方永久停下來,停頓的感覺讓人有點窒息,我覺得一定要走出去,往哪兒走也好,一定要走出去!
結果,我卻在人妻人母的角色裡停下了步伐十多年,也許這兩個角色的變化,已足以抵及人生路上其他變遷,竟然做得有些心安理得,沒有再想要離家出走了。
The future's not ours to see. Que Sera Sera.(西班牙語:順其自然吧!)

Que Sera Sera,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Sunday, February 13, 2011

感恩

昨夜,去了吃夜消自助餐。
這個新年,吃了許多許多頓豐富的飯餐,看來一定腰圍粗胖起來,但仍決定在假期尾聲,來一個自助餐,而且是最不合健康原則的夜消自助餐,真是太放縱了。沒有辦法,開心某一程度之上,是源於放縱,就讓大家盡情開心一晚吧。
吃倒是其次,一行四人,談談笑笑,了無拘束的度過了兩個小時,真的感覺良好。邊說邊吃,邊吃邊笑,轉眼又到凌晨。B突然說真像去旅行,只有旅行的日子,大家才會如此無拘無束。
我想起烏魯木齊街頭,我們喝啤酒扯雞腿;伊寧的晚上,窩在酒店房間大喝伊力特曲,都是開心得令人會心微笑的回憶。
回到家中,有兒子女兒均勻的呼吸聲相伴,老公若無其事的又坐在電腦前摸摸索索,深感到自己真的十分幸福。我在人生各階段之中,總是能夠取得最圓滿的,衷心感恩。 

Wednesday, February 09, 2011

小孩子過新年

小孩子過新年,會是怎個模樣?

小孩子未到正月,便忙得不可開交。爸爸愛下廚,年糕蘿蔔糕,都是自家製造。媽媽會先預備材料,我們首要任務,就是幫忙上市場買麵粉蘿蔔。回到家中,媽媽會先造蘿蔔糕,我們當小孩的,當然是負責「刨蘿蔔」吧。白白淨淨的蘿蔔絲簌簌而下,握中蘿蔔則變戲法般愈變愈小,留在手指間的蘿蔔香,則彷彿再沒有消散的機會了。然後,看著爸媽下佐料,丟進鍋子中蒸一個半個小時,一盤香氣四溢的蘿蔔糕,很快便呈現眼前。至於造年糕,就較複雜了。加水加糖之後,爸媽需要將結成粒狀的麵粉「搓碎」,小孩子在這個時候也大派用場了。家中準備的年糕蘿蔔糕,為數不少,既送禮又自奉,花的時間自然甚多。公屋沒有獨立廚房,騎樓右邊是廚房,左邊就是洗手間,一旦「蒸糕」,不要說騎樓,就連二百呎的單位也水氣迷漫。如遇上梅雨天,鹹甜兩種糕品的味道更似膠在室內,良久不能散去。

後來,爸爸更自製油角,以饗家中大小。媽媽許多年後解釋為何自製油角,就將事情與經濟掛鈎。那個年代,如要嗜吃,唯一方法便是自家製造,否則成本太大,實在令一般人家難以招架。加上家有三條「化骨龍」,每種物資的消耗,都需要以三倍計算,真不可不錙銖計算。

爸爸「搓粉」,我們就在幫忙造蛋漿、砌花生。我們用筷子搗攪蛋漿,拿著小茶匙,將花生碎成小粒備用,一會之後,便可以跟著爸爸裝模作樣的包油角。角邊生花是最重要也是最難為的工序,小孩子當然勝任不了,否則一下油鍋子,所有角邊如開花般綻開,一鍋子沙糖花生就叫人哭笑不得了。於是,我們就在旁用水杯權充餅模子,印下一個又一個的粉皮圈子。原來沒有先進且亮麗的工具,都可以製成黃澄澄的金黃元寶呢。

留了一鍋食油,爸爸便會炸些蝦片給我們當零吃。那是脫了水的蝦片,放在油鍋子,不消一會,即膨脹成為一塊活靈活現的蝦片。小孩子眼中,小小的片兒簡直如著了魔法般,唸了咒語,即幻化成精。話說頭來,炸油角時,材料偶爾也會在油鍋子中濺起波瀾,因此小孩子多應付不了。炸蝦片則輕而易舉,一雙筷子,一隻碟子,轉眼疊得像座小山丘的蝦片即放在眼前,不少時候,我還是蝦片的製作人呢!

親戚來拜年,更是全個新年的高潮。為了準備一場世紀盛宴,姑母及早已送來活雞一隻,一直養在洗手間門前的洗手盆下,每次刷牙梳洗,都驚心動魄。殺雞當日,更是刀光血影,兼而有之。為了一頓美味,可以選擇的委實不多。

二百呎單位之中,招呼了大姑母一家六口,二姑母一家六口,加上我家五人和仍雲英未嫁的姑姐,一屋子黑壓壓的盡是人頭。吃飯時,便是大考驗。先問鄰舍張羅摺櫈,再拿出大圓桌面放在平日常用的摺檯上。大人及已成年的表哥表姐全大桌子,十個八個小朋友則圍著小摺檯,另開一圍。爸爸媽媽在廚房團團轉,玩紙牌的,看電視的,聊天聊地的,都熱鬧開心。吃了什麼,早已忘得一乾二淨,倒是那人擠人的春節印象,在腦海中竟是歷久常新。

後來,大姑母一家移民了,二姑母搬到元朗,變了我們年年初二,登山涉水的到元朗拜年。姑姐嫁了一主好人家,不再在我們家三十呆到初二。即使斗室再有冬菇飄香,也彷彿令人若有所失。

人口與經濟條件變化,大家也不會二十多人窩在二百呎裡,烹烹煮煮的一起慶祝新年。我們會上酒樓,化整為零的聚聚。化整為零的,豈只慶祝形式?湮沒於時代洪流中的團圓,也同樣叫人懷緬不已。

Sunday, February 06, 2011

簡單便是美

我是一個比較簡單的人。我做事或待人都傾向化繁為簡。這個作風有好有不好,好的是一切傾向簡單化,沒有那麼容易跟人結樑子,不好的是做事有時有欠精密,可能亦會引起不必要的糾紛。所以,上年有機會在晉升上有調動時,我真切的考慮過自己的性格,最終認為暫時按兵不動,似較適合自己。加上工時後的生活不見得十分清閒,再加重工作量,我不認為對家庭對自己是一件好事。
人事關係亦然。我自問都算可以,我身邊的人待我都不錯。我傾向不建立複雜的關係,一切簡簡單單,自然可以順利過渡。人與人之間,除了講求互相遷就,有時,簡單的相處也是十分重要。處處將別人的行為複雜化,大家也不開心。明明對方想自己好,即使他的方法自己未必接受,也沒有相干,反正最終也是為自己設想,何必爭一日之長短?開心與否,不少時候只是一念之間,不明白此道理,生活怎也不會開心。
生活簡單,自然活得愜意。只是身邊活得愜意的人,似乎愈來愈少。
簡單便是美,有時候要用心靈去領受,才知道應該如何走自己的人生路。

Wednesday, February 02, 2011

拜個早年

這個冬天十分冷

這個冬天十分冷。
冷得人都抬不起頭來。於是,唯有埋首工作堆,一疊又一疊的試卷,由二零一一甫開始,就伴隨著我們,一直到月中旬末。之後,核卷上堂入分改分寫評語,彷彿忙得連書也沒有教,但事實上,又教了不少書,還在農曆年假前,急急地給了不少功課,盡顯老師的特性------年假之後追功課改功課,就會後悔得想吐血,卻從沒有認真悔改,活該活該。
這個冬天十分冷。
冷得妹妹終於病倒了。小妮子天天咳咳咳,叫人十分心痛。她晚上便會摟著枕頭來找媽媽,哀求媽媽和她一起睡。妹妹會裝上一個十分不適的樣子,當你點頭說會跟她睡在一起,則眉開眼笑,什麼病痛也煙消雲散。冷得她連學校的過年慶祝會也不能參與,當然也未有機會穿她心儀的華服。不過,也因著嬤嬤溫暖的照顧,力抗了寒流。希望她快點痊癒,回復健康的狀態。
這個冬天十分冷。
除了司徒華走了,還有一位跟我年紀相仿的教育界朋友也撒手塵寰。她是我間接認識的一位朋友,是一位小學副校長。今晚設靈守夜。我想起有一位校長分享他的成功之道時,黯然表示他不知自己算不算成功,因為他上任以來,學校於教育洪流中站穩了腳,但手下有三個老師病歿。默默的為她獻上祝福。願她安息,家人友人走出傷痛。

Monday, January 31, 2011

寫在晚宴之後

四十周年校慶。同事間忙得要生要死,很多人病倒了。仍要改卷,仍要上堂,卻要籌備一場八十席的夜宴。我不是掌舵人,也深深的感受到同事的苦況。
幸好,晚宴十分成功。不少人也十分開心,我是其中一個。我重遇不少十分牽掛,卻多年不見的舊學生。Ben與太太都是我的好學生,如今快做人父母,可喜可賀;啟鍾去旅行也不忘寄名信片予我;嘉鴻帶同小女友和我拍照片;畢業後一直沒有消息的偉強談笑風生,與中學時代的文靜截然不同;展威終於做了體育老師;后沖給了我一個熊抱,叫我想哭;仍然「青靚白淨」的智謙成了家,外父不淮他多上大陸工作;連我也驚詫自己仍喊出了名字的承恩......很多同學本已遺忘,但一旦出現眼前,十多年前的記憶立即湧現。
如果沒有這一場晚宴,我們少了許多寶貴的回憶。
這是十分美麗的一夜。
下一次,會是多少年之後?我是否仍在「張振興」?
我真的十分多謝勞心勞力的同事,給了我們如斯可喜的晚上。

Thursday, January 27, 2011

祝福嘉俊

今天上了東區醫院,探望嘉俊。不知病因的他,要抽走腹腔的積水,情況令人憂心。由八月盲腸炎始,嘉俊一直交了惡運,身體似乎沒有健康過。已進出了醫院無數次的他,十分消瘦。我當他班主任時,他不至「肥仔」一名,但人是圓鼓鼓的。現在,連醫生都說是他太瘦,要他喝一罐一罐的營養奶。
看到他的樣子,十分不開心,也異常的憂心。希望他可以化險為夷,平平安安。
嘉俊,要加油呵。鬥志可以戰勝一切。

Monday, January 24, 2011

感人故事外一章

當年張氏夫婦走進的旺角民政署,有一位林姓的政務官,玉成了張氏夫婦捐錢辦學的美事。林先生剛巧也是喇沙會學校的校友,於是,更努力為母校的辦學機構促成張氏伉儷的善舉。
四十年後的今天,林先生早已退休了,過著悠閒的退休生活。對於自己當日一手促成的這件好事,他一直都放在心頭。某天,他與他的聖若瑟校友相聚,得悉張振興伉儷書院校慶,他便娓娓道出這一段陳年舊事。校友中有人現在是喇沙教育評議會的成員,於是告知校長林先生的事跡。學校與張氏伉儷的淵源,全靠林先生才可以成就。校方特別將校慶一事告知林先生,並誠邀他參與校慶慶禮。
開放日那天,林老先生特意蒞臨,並逗留近兩小時,細意欣賞學生各項成就。林老先生每一細節,都清楚詢問,不是走馬看花,應酬過便算了。然後,校慶晚宴,他再度出席,與我們一同分享喜悅。
美麗的故事,還有美麗的細節,看到林老先生和張氏後人站在一起,感覺十分美好。

感人故事

四十多年前,有兩個老華僑在國外經營洗衣行業,勞碌半生,帶著他們辛辛苦苦,節衣縮食蓄下的五十萬元,走進旺角民政署,說要建立一間學校。五十萬可以買下幾個單位,安居樂業,但他們沒有這樣想。他們一心只想辦一間學校,讓普羅百姓都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因為夫婦二人正是沒有知識,才捱得拚了老命。他們不希望香港的兒女,捱盡這一些鹹苦。
五十萬並不足以建辦一間中學,那時候,天主教喇沙會剛好也向政府申辦中學,於是,由民政署穿針引線,玉成了好事。天主教喇沙會張振興伉儷書院正式奠基。只是張夫人已沒有機會親眼見證這個時刻。有份親自主持奠基禮的張先生亦無緣看到學校正式落成。張氏夫婦沒有將遺產留給女兒,女兒在怎樣的環境下生活?便跟你跟我跟香港大部份的家庭一樣,在屋邨自食其力,過著「獅子山下」的生活。不過,獨生女兒卻一直十分支持父母的決定,縱然如果父母留下五份之一的儲蓄給她,她已可以過著全然不同的生活,她也以遙遠的柴灣有一所以她父母命名的中學為榮。
四十年前的柴灣,一所中學也沒有,在這裡建校,就是為了偏遠地區的莘莘學子。那時候的外籍修士及部份老師,不只在學校工作,甚至留宿學校,跟孩子一同生活,一同成長,竟與張先生夫人的辦學精神,不謀而合。喇沙精神就是Working for the poor。四十年以來,學校便是這樣,一年一年的經營下去。
張氏女兒如今已是耄耋之年,中了風兼且行動不便,仍與子女居於公共屋邨,她和她的家人都以張氏夫婦的懿行為榮,令人欽佩。
這是一個香港人的小故事,是一個十分感人的小故事。
下圖:左起---李兆華校長、張女士的兒子兩位歐陽先生、兒媳及外孫、郭樹業校監、玉成好事的政務官林先生、何江顯前校長(攝於22/1/11天主教喇沙會張振興伉儷書院四十年校慶晚宴)

Tuesday, January 18, 2011

改卷之後

冷落了「心言」,因為改卷實在耗了許多許多的心神。同學考得好,自然心情大好,反之,則連開啟電腦訴訴苦的勁兒也沒有。
有人說,過份將喜怒哀樂投入工作之中,並不是好事。然而,當工作佔了我們生活的一大部分的時候,一切又似是無可避免。
尤其是我們的工作令我們不知所措時,更不知道是否應該投放感情。
看到大家都捱到「金睛火眼」,同學卻神裡神化,上每一堂都似打著仗,所有教學的樂趣蕩然無存時,真的有點不知如何自處。
學校太忙,生態環境不理想,內裡的自然生物,正在遭受嚴峻的考驗。是否會因此而被淘汰?真是天曉得了。

Wednesday, January 05, 2011

再造機械夢情人

昨夜,看了《再造機械夢情人》。這是兩集的完結篇,大抵是原劇大受歡迎,於是,為它拖了一條尾巴---述說三年之後,當梨衣子從失去機械情人的傷痛之中恢復過來,甚至預備與男上司創志結婚,展開新生活時,萊特機械人再次被修理,再次以情聖的身份出現在梨衣子面前,一切如何結局?
結果便是我哭腫了眼睛。很久沒有集中精神看一齣電視劇,亦沒有什麼劇情可以讓我大大投入。不知怎的,此劇好似觸動了我的心靈深處。上集,我覺得梨衣子很可憐,愛上了不應愛上的,卻不能自拔。千般殷勤、癡情的上司就是走不進她的心中最軟柔的地方,於是,她真的選擇了不該選擇的萊特,注定了她傷心的收場。
三年之後,我看到的是擁有了個人意志的萊特,為了讓梨衣子得到真正的幸福,甘心被銷毀---因為萊特只是一個機械人,不可能和梨衣子共同經歷人生的喜與悲,與梨衣子一同終老,這樣即使他怎愛梨衣子也好,他也不能令梨衣子幸福。愛的真諦,是不介意犧牲自己,成全最愛的人,讓他得到人生最大的幸福,萊特明白上司創志才是真正令梨衣子幸福的人,於是,他甘被銷毀。
我哭,因為萊特好可憐。程式要他愛上梨衣子,而他亦切切實實的愛上了她,但程式卻不能令他的意中人幸福。多麼令人傷悲,愛,到頭來沒有幸福,只有傷害---如果萊特再壞掉,梨衣子便要再次承受打撃。如果梨衣子死掉,萊特就沒有選擇的繼續著他的程式---繼續愛梨衣子,雖然他不想她死掉。充斥著人生一切不可改變的無奈現實,甚至,萊特的自由意志令他陷入深深的無助之中,梨衣子終明白自己愛上了自己的設定......都令我禁不住掉眼淚。
我想不想要萊特?那是我心中的一場夢,每個人都愛做夢吧。

Sunday, January 02, 2011

剪不斷,理還亂

城門水塘的登山石階,有兩個老伯伯經營了兩個小攤「飛髮鋪」,我們一家小孩的頂上烏絲,都是有賴兩老,才能有條不紊的生生不息。山邊理髮鋪,跟《歲月神偷》中秦沛的鋪子沒有兩樣,只是秦沛的小鋪都可算「有瓦遮頭」,山邊小鋪則只拉了帆布,風吹雨打,都是不會開門營業的。

不過,除了帆布上蓋之外,與一般「飛髮鋪」又真的分別不大。至少小孩輪候期間,仍可看《老夫子》及《兒童樂園》。其實鋪子沒有水源,因此不會為顧客「洗頭」,怎可說與一般理髮店沒有分別,只是小孩眼中,洗不洗頭一點也沒相干,有沒有《老夫子》,才是關鍵。反正理髮之後回家清洗,已成了慣例,有專人洗頭,還予人格調奇高的感覺,小孩一般來說,都是不講格調的。剪髮之後,伯伯拿出爽身粉撲撲頸後,便大功告成,有何格調可言呢?

可能始終是女兒身,家人對我的外型,有時都會有點要求。因此,印象中也曾跟著父親到邨中的理髮店剪髮。詳情記不了,只對洗髮用的洗髮膏,大有印象。那是國產的「海鷗牌」,有藍、綠、黃三種顏色,盛著圓圓的塑膠罌子內,如我們現在用的面霜。印象深的原因是我家也使用同一牌子洗髮膏,家用物品居然跟街上店子一致,小小腦袋中登然覺得家中也格調十足。如此這般的想法,果然數十年後仍藏於腦底。

也曾跟著媽媽上別人的家理髮去。聽媽媽說,直至今時今日,公共屋邨內仍有人以家居經營理髮生意,顧客全是「街坊」。數十年前,這些情況比比皆是。媽媽是這些「亦鋪亦居」的店子的老主顧,因為她要「電髮」,若不到這些「店子」光顧,花費太大,家中焉能負擔?而且多帶一個小孩去搽搽電髮藥水,捲捲兩條辮子,只會象徵式收費。街坊鄰里,互惠互利呢!別看輕這些家居鋪子,所有髮型屋有的,都可以在那裡找到,連頭盔一樣的電髮儀器,亦有具備。有些「師奶」,甚至搽了電髮水,滿頭髮捲,跑回家看孩子,洗米做飯,省得打扮之餘,不顧家事,惹來家人不滿及不便,街坊生意,真有其便利之處。

後來便留了長髮,一年不剪一兩趟,也沒有印象光顧誰了。都是劉德華,人人都知道他說愛女孩子長有長長的直髮。那個年代,哪個女孩不愛劉德華?既然華Dee愛長髮,於是人人留長髮了。預科大學時,好似也曾去過髮型屋,只是束一條長長的馬尾巴,更符合經濟原則及少女心事。上髮型屋,則成了可有可無的小事。

Saturday, January 01, 2011

水塘山

梨木樹,座落於城門水塘側,不用乘車,走半個小時,便可以到達主壩。是梨木樹的居民重要的娛樂場所。老的,每天天仍沒有亮起之時,便會呼朋引伴的上山晨運。壯的,趁著晨光第一線,上山跑跑,保健也好,減肥也好,都是十分不錯的選擇。太太們相約山上,做完早操,聯群結隊往市場去,是一大社交活動呢。至於小朋友,當然是假期跟著成人,往山上跑跑,最簡單的運動途徑呢。

城門水塘的燒烤場,也是區內居民的重要娛樂場所。爸爸體弱,燒烤的食物,並不適合他。因此,我們雖是「近水樓臺」,印象中燒烤的次數,寥寥可數。沒有燒烤,卻有數不清的野餐遠足。日後回顧,媽媽不忘訕笑野餐花費不多,故時而有之。然小孩心性,食物是不是昂貴價錢,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一起幹大事」那畫面,真箇叫人回味不已。野餐的前一晚,早已準備了一長條「生命麵包」,第二天一早起來,爸爸即煎香午餐肉和雞蛋,我們小孩子就負責夾好三文治,然後放進保鮮袋。盛滿家中幾個水壺,即出發上山。

城門水塘的中秋,也是令人難以忘懷的。小時候的我,從不知要到維園賞月,老實說,維園在哪兒也不甚了了,只知到了中秋月圓夜,吃過團圓晚飯,爸媽便會和我們帶著蠟燭花燈及少許月餅生果,上山賞月。上山的小石階,路燈欠奉,平日大白天登山,當然全沒有難度,但月黑風高人擠人之下,都險象橫生。有時人多得叫人望之卻步,登山賞月即成了可望不可即。

倒是和同學的一次山上成人式,至今印象猶新。那是中秋前的迎月夜,那年我升上了中六,第一次跟同學「出夜街」------往水塘大壩燒烤。那是一個大雨淋漓的晚上,我們一班一起升上了中六的同學,早已約好那晚去燒烤。沒有星星沒有月,只有黑雲疊疊,可幸的是在大雨蒞臨之前,我們剛剛把食物全清理掉,然後大雨從天而降,大家逃跑似的趕回家,如灰姑娘仙杜莉拉,回到家中,剛好十二時,沒有戳破詛咒,美夢可以繼續。煞有介事的一次外出,大雨雖然澆走了熱情,卻澆不掉成長的心,之後,我們這幾個女孩,有時去了踏單車,有時去了離島遠足,廟街吃地攤……預科生涯,是成長的預演;迎月夜,便是預演的第一章。

至於沿著水塘行大運,可是大事一樁。繞水塘一周,需要約三小時,是我們周日的大節目,一年只有數次,其中一次在初三,取其意頭------新春行大運。我們會走過不時有人被山洪沖走的大城石澗,走過常成為拍攝武俠片場地的白千層叢林,對著山澗涼水浸得冰凍的可樂七喜垂涎。想舒服一點,走水泥路;想刺激一點,走塘邊山路。再不然,上針山,往沙田,找「馬騮」,都是不錯的選擇。

在選擇不多的年代,這個大家暱稱「水塘山」的城門水塘,實在為葵涌一帶的居民,帶來不少假日樂趣。